[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山地经济林的水利灌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2223.6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1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雷晓琴;段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晓琴 |
主分类号: | A01G25/06 | 分类号: | A01G25/06;A01G29/00;A01M1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6 | 代理人: | 刘备 |
地址: | 410006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山地 经济林 水利 灌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山地经济林的水利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65%以上,山地地形复杂,农业生产主要用地主要以梁、坡、台为主,至今山地农业生产仍未摆脱靠天的局面,且常常存在干旱的时候,但是农作物的生长要实时、适量的补充水分,以保证其产量。因此,当降水量不足或分布的不均匀,不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要求时,必须人为的为地进行灌溉,以补天然降雨之不足。
现有针对山地农业的灌溉装置包括蓄水池、水泵、输水管和灌溉管,通过灌溉管将水输送到农林的土沟里。但是,山地地区的水资源有限,且干旱、气候干燥的地表蒸发量大,利用漫灌方式灌溉水的利用率低,特别是山地经济林的灌溉水利用率更低,其主要因素是树木蒸腾耗水多,成龄树木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较深,利用地表灌溉很难渗到树木根系,严重制约着树木的正常生长,致使经济林果品质量差,效益低;且现有的灌溉装置缺乏对水中泥沙等固体杂物的处理,使得灌溉装置经常发生堵塞现象,不仅影响灌溉装置的正常使用,且增减灌溉装置的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山地经济林的水利灌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山地经济林的水利灌溉装置,包括净水塔、混合箱、药箱、主供水管和深土浇灌器,净水塔的内腔设有过滤筒,过滤筒的外圆面均匀的设有若干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净水塔的内壁上,过滤筒的顶端敞口套设有过滤网,过滤筒的底端贯通连接第一水管,净水塔的内腔顶部设有与过滤筒相配合的喷水装置,喷水装置在竖直方向上与过滤筒相对应,喷水装置的顶端均匀的设有若干固定杆,喷水装置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在净水塔的内腔顶壁,喷水装置的进水端贯通连接进水管,净水塔的底端面边缘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第一水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混合箱的右侧端,第一水管上自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一流量计和水泵,混合箱的顶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立柱,所有的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药箱,药箱的顶端贯通连接加水管,药箱的底端贯通连接第二水管,第二水管的另一贯通连接在混合箱的顶端,第二水管上设有第二流量计和第二控制阀,第二流量计设在第二控制阀的上方,混合箱的左侧端贯通连接第三水管,混合箱的内腔中部设有转轴,转轴的中部套设有转套,转轴与转套之间是转动连接,转套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撑杆,转套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混合箱的内腔壁上,转轴的左右侧端均均匀的设有若干混合叶,第三水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主供水管上,第三水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和第三流量计,第三控制阀设在第三流量计的左侧,主供水管的侧端均匀的贯通连接有若干支供水管,支供水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深土浇灌器上,深土浇灌器包括深层管和钻头,深层管的顶端贯通连接支供水管,深层管的底端贯通连接钻头。
进一步的,过滤筒是顶端敞口的圆筒形结构设计。
进一步的,过滤网是上凸的球面结构。
进一步的,过滤筒的内腔自上向下依次设有鹅卵石层、陶瓷颗粒层、泥沙吸附层和活性炭层。
进一步的,净水塔的底端中部贯通连接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第四控制阀。
进一步的,净水塔的底端面边缘均匀的设有3~4个支腿。
进一步的,钻头上均匀的设有若干透水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净水塔对水源进行过滤,去除水中的固定颗粒物,不仅提高水质的质量,且能有效的预防水中杂质对设备的堵塞,保证设备长时间正常运转,降低维护成本;通过深土浇灌器的设置,使得水和药物可以直接作用在树木的根茎处,提高滴灌效率,降低水源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山地经济林的水利灌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山地经济林的水利灌溉装置的净水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山地经济林的水利灌溉装置的混合箱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晓琴,未经雷晓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22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