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的分布式网络系统、隔离装置、报文传输方法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0898.7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38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振业;文亮;伍昀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H04L12/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分布式 网络 系统 隔离 装置 报文 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的分布式网络系统、隔离装置、报文传输方法和汽车。其中,该汽车的分布式网络系统包括:车载诊断接口网络、车内网络和隔离装置,其中,隔离装置位于车载诊断接口网络和车内网络之间,用于隔离不满足预设安全条件的报文。本发明解决了由于现有技术中将分布式变为集中网络管理式架构,导致的设计复杂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应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的分布式网络系统、隔离装置、报文传输方法和汽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汽车中存在着大量的电子控制单元,每个电子控制单元之间都是通过总线来进行数据的传递与交互,以及控制指令的下发,所以整个车载总线的网络架构中存在一种分布式网络的架构。
该分布式网络的架构的特点是各个控制器通过数条总线组成网络,各网络之间通过数个控制器进行转发通信,这种方式没有统一的网络管理设备进行调度,并且最终各条网络直接连接至车辆的诊断接口上,详见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分布式网络的架构的示意图。但是这种方式安全性低,通过车载诊断接口就可以访问车内所有的网络及控制器,通过此诊断接口恶意发送干扰报文或伪造控制器专用报文,就可以达到干扰或瘫痪车内通信,或者使相关的车内功能非正常启用/关闭等严重后果。
基于全球的汽车市场,带有分布式网络架构的车辆数量巨大。但随着对车辆网络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针对性提升这种网络架构的安全性。但按照目前的解决方案,只有重新对网络架构进行设计,将分布式变为集中网络管理式架构有才能实现。但这样的话会牵涉到大量的设计变更及工程变更,成本非常高昂。
针对上述由于现有技术中将分布式变为集中网络管理式架构,导致的设计复杂成本高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分布式网络系统、隔离装置、报文传输方法和汽车,以至少解决由于现有技术中将分布式变为集中网络管理式架构,导致的设计复杂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隔离装置,包括:主控模块,路由报文控制模块和总线通道控制模块;其中,主控模块,用于对路由控制模块进行使能控制,并根据外接电源及通信输入条件激活或禁止路由控制模块的路由控制功能;路由报文控制模块,一端与主控模块连接,另一端与总线通道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对总线通道中报文转发的路径进行调整,并验证每个总线通道中的报文是否满足预设安全条件;总线通道控制模块,一端与路由报文控制模块连接,用于传输满足预设安全条件的报文。
可选的,隔离装置还包括:电源和通信唤醒线;其中,电源,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向主控模块供电;通信唤醒线,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唤醒主控模块进入通信模式。
可选的,总线通道控制模块对应的总线通道个数为偶数个,且总线通道控制模块的个数与总线通道相同。
可选的,隔离装置位于汽车的分布式网络系统中,其中,汽车的分布式网络系统包括:车载诊断接口网络和车内网络,隔离装置位于车载诊断接口网络和车内网络之间,用于隔离不满足预设安全条件的报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分布式网络系统,包括:车载诊断接口网络、车内网络和隔离装置,其中,隔离装置位于车载诊断接口网络和车内网络之间,用于隔离不满足预设安全条件的报文。
其中,隔离装置包括上述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隔离装置。
可选的,隔离装置包括:主控模块,路由报文控制模块和总线通道控制模块;其中,主控模块,用于对路由控制模块进行使能控制,并根据外接电源及通信输入条件激活或禁止路由控制模块的路由控制功能;路由报文控制模块,一端与主控模块连接,另一端与总线通道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对总线通道中报文转发的路径进行调整,并验证每个总线通道中的报文是否满足预设安全条件;总线通道控制模块,一端与路由报文控制模块连接,用于传输满足预设安全条件的报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08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