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刹车离合片生产用厚度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99739.X | 申请日: | 2017-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4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金陈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万达摩擦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6 | 分类号: | G01B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吴倩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刹车 离合 生产 厚度 检测 装置 | ||
1.一种刹车离合片生产用厚度检测装置,其结构包括检测机台(1)、装配板(2)、传送带(3)、升降台(4)、红外测距仪(5)、红外传感器(6),所述检测机台(1)为L形,顶端较低侧朝前放置,顶端前侧垂直焊接有装配板(2),顶端较高侧和装配板(2)之间扣接有传送带(3),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传感器(6)为长方体,锁接于装配板(2)顶端右侧,贯穿装配板(2)与检测机台(1)电连接,所述升降台(4)为长方体,后端与检测机台(1)较高侧前方中部扣接,与检测机台(1)电连接,所述红外测距仪(5)与升降台(4)镶嵌锁接;
所述检测机台(1)包括第一齿轮(101)、第一齿条(102)、绕线滚轮(103)、升降槽(104)、机台主体(105)、传输带轴杆(106)、第二齿轮(107)、卷线滚轮(108)、第三齿轮(109)、传送电机(110)、第一接电线(111)、升降接电器(112)、拉伸弹簧(113)、通电触板(114)、第一电磁铁(115)、接电控制器(116)、第二接电线(117)、感应接电线(118)、传输第一接电板(119)、第一旋转接头(120)、第一接电触头(121)、传输第二接电板(122)、吸合顶板(123)、第二电磁铁(124)、第一压缩弹簧(125)、升降限位筒(126)、升降隔板(127)、第一螺杆(128)、第四齿轮(129)、第二齿条(130),所述机台主体(105)左端中部一体化镶嵌设有升降槽(104),所述第一齿条(102)设有2个,与机台主体(105)为一体化结构,分别设于升降槽(104)右端前后两侧,所述第一齿轮(101)设于2个第一齿条(102)之间,与第一齿条(102)啮合,左端与升降台(4)扣接,所述绕线滚轮(103)与机台主体(105)扣接,设于第一齿条(102)右侧,所述传输带轴杆(106)贯穿机台主体(105)与传输带轴杆(106)扣接,所述传输带轴杆(106)位于升降槽(104)前方下侧,底端与第三齿轮(109)啮合,所述第三齿轮(109)与传送电机(110)轴杆包覆扣接,所述传送电机(110)通过第一接电线(111)与传输第二接电板(122)电连接,所述传输第二接电板(122)设于传输第一接电板(119)上方,所述传输第一接电板(119)底端通过第一接电线(111)与接电控制器(116)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电触头(121)设于传输第一接电板(119)、输第二接电板(122)之间,与传输第一接电板(119)、输第二接电板(122)间隙配合,左端镶嵌扣接有第一旋转接头(120),所述第一旋转接头(120)左端与第一螺杆(128)焊接,所述第一螺杆(128)左端贯穿第四齿轮(129)中部,与第四齿轮(129)螺纹连接,所述第四齿轮(129)前端与第二齿条(130)啮合,所述第二齿条(130)底端与升降隔板(127)顶端中部垂直焊接,所述升降隔板(127)底端中部一体化设有吸合顶板(123),底端通过第一压缩弹簧(125)与第二电磁铁(124)胶接,设于升降限位筒(126)内,与升降限位筒(126)间隙配合,所述升降限位筒(126)与接电控制器(116)顶端左侧垂直焊接,所述第二电磁铁(124)与接电控制器(116)镶嵌胶接,位于接电控制器(116)下侧,与接电控制器(116)电连接,所述接电控制器(116)左侧通过感应接电线(118)贯穿装配板(2)与红外传感器(6)电连接,底端与第二接电线(117)电连接,右端镶嵌胶接有第一电磁铁(115),与第一电磁铁(115)电连接,所述升降接电器(112)位于接电控制器(116)右侧,左侧中部镶嵌设有通电触板(114),与通电触板(114)间隙配合,左右上下两侧通过拉伸弹簧(113)与通电触板(114)胶接,右侧与升降台(4)电连接,所述卷线滚轮(108)与机台主体(105)扣接,位于升降接电器(112)右侧,位于绕线滚轮(103)下侧,所述升降台(4)包括测距通槽(401)、顶压板(402)、第一限位杆(403)、第二压缩弹簧(404)、升降主体(405)、第二螺杆(406)、第五齿轮(407)、第三齿条(408)、连接头(409)、电机护罩(410)、电机轴杆(411)、第一升降接电板(412)、第二旋转接头(413)、第二升降接电板(414)、第三接电线(415)、第二接电触头(416)、升降电机(417)、第四接电线(418)、第三压缩弹簧(419)、第二限位杆(420),所述升降主体(405)顶端右侧锁接有电机护罩(410),底端中部镶嵌设有连接头(409),与连接头(409)间隙配合,底端左侧通过第二压缩弹簧(404)镶嵌锁接有第一限位杆(403),与第一限位杆(403)间隙配合,底端右侧通过第三压缩弹簧(419)镶嵌锁接有第二限位杆(420),与第二限位杆(420)间隙配合,顶端后侧贯穿锁接有红外测距仪(5),所述升降电机(417)设于电机护罩(410)内,底端与升降主体(405)锁接,底端通过第三接电线(415)与第二升降接电板(414)电连接,右端通过电机轴杆(411)与第一齿轮(101)扣接,所述第一升降接电板(412)位于第二升降接电板(414)下侧,与第一升降接电板(412)之间间隙配合有第二接电触头(416),所述第二接电触头(416)左端镶嵌扣接有第二旋转接头(413),所述第二旋转接头(413)左端与第二螺杆(406)焊接,所述第二螺杆(406)左端贯穿第五齿轮(407)中部,与第五齿轮(407)螺纹配合,所述第五齿轮(407)前端与第三齿条(408)啮合,所述第三齿条(408)底端与连接头(409)顶端中部垂直焊接,所述连接头(409)底端与顶压板(402)顶端中部垂直焊接,顶端与升降主体(405)间隙配合,所述顶压板(402)顶端左侧一体化设有第一限位杆(403),顶端右侧一体化设有第二限位杆(420),所述第四接电线(418)一端与第一升降接电板(412)电连接,另一端分别通过绕线滚轮(103)、卷线滚轮(108)后与升降接电器(112)电连接;
所述升降 台(4)位于传送带(3)上方;
所述升降 台(4)前后宽度和传送带(3)一致;所述红外 测距仪(5)为T字形;
所述红外 测距仪(5)位于升降台(4)顶端左侧;
使用时,当检测物输送至红外传感器感应区时,红外传感器通过感应接电线传输信号至接电控制器,使接电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 铁和第二电磁铁接电,而当第二电磁铁接电时,第二电磁铁会吸合升降隔板的吸合顶板,从 而带动吸合顶板顶端的第二齿条进行移动,进而使第二齿条带动第四齿轮转动,进而使第 四齿轮带动第一螺杆旋转,从而使第一螺杆向左旋出,进而带动其通过第一旋转接头 扣接的第一接电触头向左移动,进而断开传送电机的运行,使传送带停止行走,而同时,第一电磁铁接电后吸合通电触板,使升降接电器通过通电触板与接电控制器相接,实现通电,进而使其通过第四接电线带动升降电机运转,进而使升降主体得以下降,而在升降主体下降至检测物上方时,会通过底部的顶压板先行接触,并在顶压板顶压至与升降主体底端贴合时,顶压板通过连接头设有的第三齿条带动第五齿轮旋转,进而使第五齿轮能 够带动第二螺杆旋转,从而使第二螺杆旋出通过第二旋转接头扣接的第二接电触头,使升降电机停止下降,并通过红外测距仪进行测距,实现自动精准的厚度测量,而在测量完成后,通过接电控制器控制升降台回升,并在升降台归位后可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断电,使第一接电触头和第二接电触头归位,进而使传送带继续运转,使装置使用时,通过装置设有的顶杆、电磁铁、齿轮、齿杆、螺杆机构,使装置实现传输至指定位置后自动停止传输,并自动进行测量台下降,且测量台在下降至与测量物接触后,通过顶压开关,自动停止下降,并进行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万达摩擦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通万达摩擦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973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