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复合绝缘无缝绕包电缆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8670.9 | 申请日: | 2017-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1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姜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宏源特种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28;H01B13/00;H01B13/02;H01B13/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段晓微;叶美琴 |
地址: | 238300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四氟乙烯 绕包 聚酰亚胺 绝缘层 复合绝缘 内绝缘层 电缆 聚四氟乙烯生料带 聚酰亚胺复合薄膜 聚酰亚胺薄膜 导体 外绝缘层 包覆 外部 电弧 表面涂覆 优化设计 烧结 铜线 紧密型 密封性 绞合 涂覆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复合绝缘无缝绕包电缆,导体采用多根铜线绞合而成,内绝缘层包覆在导体外部,内绝缘层采用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绕包而成,所述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复合薄膜采用两侧涂覆有聚四氟乙烯的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外绝缘层包覆在内绝缘层外部,外绝缘层采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绕包而成。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复合绝缘无缝绕包电缆,通过在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涂覆聚四氟乙烯,有效提高电缆的耐干湿电弧的性能,同时在聚酰亚胺内绝缘层外部绕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提高密封性,经烧结后内外绝缘层结合可靠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产品绝缘层的紧密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复合绝缘无缝绕包电缆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正在逐步的从航空航天大国向强国迈进,在各类先进的航空、航天及电子军工领域先进设备对与之配套的电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该项目的开发和应用可以促进现代化的发展,同时提升电线电缆的档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聚酰亚胺复合绝缘电线是飞机布线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飞机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电线绝缘层的损坏会使铜导体线芯暴露,进而引起电弧,短路以及电磁辐射与干扰等问题,造成飞机系统故障,根据美国海军安全中心统计数据,在导致飞机布线系统故障的原因中,电线绝缘层擦伤占全部故障的1/4。
聚酰亚胺薄膜因其具有优越的电性能及较高的机械强度,密度较小,耐高低温、耐高能电子辐射等特点,因此广泛使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然而,由纯聚酰亚胺薄膜绕包而成的电线存在很多的缺点:不阻燃,不耐水解,并且绝缘层很难与内导体剥离,在其所组成的线路系统中容易发生串弧现象等(所谓串弧性是指存在于两根或多根导线间的一种电击穿扩展现象,表现为一旦一个线路产生一个击穿,这个失效会向另外的线路扩展,导致线路严重失效,甚至快速燃烧)。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复合绝缘无缝绕包电缆及其加工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复合绝缘无缝绕包电缆,包括:导体、内绝缘层、外绝缘层;
导体采用多根铜线绞合而成,内绝缘层包覆在导体外部,内绝缘层采用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绕包而成,所述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复合薄膜采用两侧涂覆有聚四氟乙烯的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外绝缘层包覆在内绝缘层外部,外绝缘层采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绕包而成。
优选地,内绝缘层和外绝缘层绕包方向相反。
优选地,导体采用多股镀镍铜丝绞合而成。
优选地,导体包括内层铜丝和外层铜丝,内层铜丝与外层铜丝同心绞合且绞合方向相反。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根据上述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复合绝缘无缝绕包电缆的加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采用多根镀镍铜丝同心绞合形成导体;
S2、采用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复合带在S1形成的导体外部绕包形成内绝缘层;
S3、采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在S2形成的内绝缘层外部绕包形成外绝缘层;
S4、将S3中制得的产品进行高温烧结。
优选地,在S4中,在烧结前对S3中制得的产品的内绝缘层和外绝缘层中的气体进行排气。
优选地,还包括:S5、对S4中烧结后的产品进行表面平滑处理。
优选地,在S4中,所述高温烧结过程依次包括预热烧结阶段、烧结熔封阶段、烧结结晶阶段,所述预热烧结阶段的烧结温度为440℃-480℃,所述烧结熔封阶段的烧结温度为560℃-600℃,所述烧结结晶阶段的烧结温度为530℃-5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宏源特种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宏源特种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86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绝缘护套机器人用复合电缆
- 下一篇:一种浮空系留光电复合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