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适应有源前馈控制的双声源驱动热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93366.5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1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谢秀娟;潘薇;李青;杨少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G05D23/1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魏毅宏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有源 控制 双声 驱动 系统 | ||
1.一种自适应有源前馈控制的双声源驱动热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双声源驱动子系统、自适应有源前馈控制子系统和热声子系统;
所述双声源驱动子系统包括:声源信号(7)、功率放大器(8)和两个扬声器(10);所述声源信号(7)经由功率放大器(8)进行放大,然后通过两个扬声器(10)输入到热声子系统;
所述热声子系统包括回热器(3),所述回热器的左右两端各设置一个谐振管(1),分别与一个扬声器(10)连接;
所述自适应有源前馈控制子系统用于接收扬声器(10)和回热器(3)的信号,处理后输出两路信号分别至两个扬声器(10),用于调节回热器(3)的声场边界条件;
所述自适应有源前馈控制子系统包括第一传感器(11)、第二传感器(12)、谐振管通道处理单元,比较单元和自适应控制器;所述谐振管通道处理单元实现传递函数Hs(z),所述自适应控制器实现控制函数W(z);所述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2)是相同的;所述第一传感器(11)测试的信号ei(n)与扬声器(10)发出的声源信号同步,通过传递函数Hs(z)输出参考输入信号eo(n);所述比较单元将第二传感器(12)测试的信号ex(n)与参考输入信号eo(n)进行比较后输出信号e(n);信号e(n)再通过控制函数W(z)调节得到理想的输出信号V1(n)和V2(n),信号V1(n)和V2(n)分别输入两个扬声器(10),用来调节回热器(3)的声场边界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有源前馈控制的双声源驱动热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声子系统还包括热端换热器(2)和室温换热器(4),分别设置在回热器(3)和谐振管(1)之间,用于在回热器(3)两端建立温度梯度;所述回热器(3)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5),每个温度传感器(5)分别连接双通道温度控制仪(6),所述双通道温度控制仪(6)设置有回热器(3)两端的温度目标值,如果温度传感器(5)采集的实际温度发生变化,则温度控制仪(6)能够调整温度以达到目标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适应有源前馈控制的双声源驱动热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声源驱动子系统还包括:与功率放大器(8)连接的电参数测量仪(9);所述电参数测量仪(9)用于对功率放大器(8)输出的信号进行测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适应有源前馈控制的双声源驱动热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声源信号(7)为普源信号发生器,或者为采用信号发声软件编制,通过计算机声卡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适应有源前馈控制的双声源驱动热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器(3)的结构采用板叠型、丝网型或针束型;根据声场条件的不同,所述回热器(3)的工作模式为热致声效应或声致热效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适应有源前馈控制的双声源驱动热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管(1)为直管、锥形管和直管组合管或U型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适应有源前馈控制的双声源驱动热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扬声器(10)为电磁式扬声器、静电式扬声器、压电陶瓷式扬声器或电动式扬声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适应有源前馈控制的双声源驱动热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传感器(11)为声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速度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336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