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线型配电箱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4643.6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2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仕俊;范雪峰;付兵彬;杨德州;杨晶;王文婷;魏勇;韩建锋;李玉科;平常;孙志宏;安宁;周毅明;姜明军;万小花;张欣婕;张中;石屹;梁魁;薛国斌;张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46 | 分类号: | H02B1/46;H02B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9 | 代理人: | 宋敏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线型 配电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流线型配电箱。
背景技术
配电箱是用来在其内部安装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的电气设备。为了减小占地面积,配电箱往往固定安装在墙壁上。现有的配电箱往往设计成简单的矩形箱状,而配电箱安装在墙壁上的高度有限,具有凸出的棱角会让配电箱容易刮到过路人,而且维修人员在安装或维修配电箱时容易被刮到手或胳膊。而简单地将配电箱设计成普通的流线型形状又很难解决通风孔问题,为了让配电箱内部电气元件散热,配电箱通常需要开设一些散热孔,而散热孔开设在流线型结构的配电箱中又容易进入灰尘,造成配电箱内电气元件工作环境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流线型配电箱,流线型圆滑设计,不仅美观,而且不容易刮到路过者和维修人员,并且良好地解决了散热孔与灰尘的矛盾,并且能够利用散热孔来打开配电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线型配电箱,主要包括:
盘形的安装板(2)和半球壳形的箱体(1),箱体(1)开口处设有一圈密封圈(3),安装板(2)正面中心处垂直设有圆筒形的螺纹筒(4),箱体(1)内部中心处垂直设有圆柱形且具有凸螺纹的螺纹杆(5),螺纹杆(5)与螺纹筒(4)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箱体(1)表面开有多个散热孔(6),散热孔(6)均位于箱体(1)靠近密封圈(3)的位置,且所有散热孔(6)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安装板(2)上均匀开有四个安装孔(7),通过螺钉穿过安装孔(7)将安装板(2)固定在墙面。
进一步地,安装板(2)的直径大于箱体(1)的直径。
进一步地,螺纹杆(5)的长度等于箱体(1)的半径,螺纹筒(4)的长度是箱体(1)半径的一半。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安装板(2)、螺纹筒(4)和螺纹杆(5)为不锈钢材料。
进一步地,箱体(1)与螺纹杆(5)通过焊接连接,安装板(2)与螺纹筒(4)通过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3)为橡胶材料制,密封圈(3)通过螺钉固定在箱体(1)上。
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流线型配电箱,由于主要包括:圆盘形的安装板和半球壳形的箱体,安装板的直径大于箱体的直径,安装板上均匀开有四个安装孔,箱体开口处设有一圈密封圈,安装板正面中心处垂直设有圆筒形的螺纹筒,箱体内部中心处垂直设有圆柱形且攻有凸螺纹的螺纹杆,螺纹杆的长度等于箱体的半径,螺纹杆与螺纹筒相互螺纹配合,箱体表面开有一列若干个散热孔,所有散热孔均位于箱体靠近密封圈的位置,且所有散热孔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不容易刮到路过者和维修人员,并且良好地解决了散热孔与灰尘的矛盾,并且能够利用散热孔来打开配电箱。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流线型配电箱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流线型配电箱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流线型配电箱的剖视图。
结合附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箱体、2—安装板、3—密封圈、4—螺纹筒、5—螺纹杆、6—散热孔、7—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结合图1和图2,该流线型配电箱包括圆盘形的安装板2和半球壳形的箱体1,安装板2的直径大于箱体1的直径,安装板2上均匀开有四个安装孔7,箱体1开口处设有一圈密封圈3。密封圈3可以让箱体1与安装板2贴合的更加密封,防止灰尘或水进入箱体1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未经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46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被叫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漏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