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热器及其排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83926.9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4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强;赵雷;李林;靳文超;张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7/00 | 分类号: | F28F17/00;F28D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2 | 代理人: | 宋宝库;王世超 |
地址: | 2665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制冷制热设备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换热器及其排液装置。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的壳管式换热器内隔板与管箱、管板构成的上部容腔内的积水对壳管式换热器造成腐蚀的问题。为此,本发明的排液装置包括设置在隔板上的连通通道和悬浮球,该连通通道用于连通隔板上下两侧的上容腔和下容腔。悬浮球被设置下容腔中,当下容腔的液体被注满时悬浮球浮起将连通通道隔断;当下容腔的液体被排空时悬浮球受重力作用降下,连通通道被打开。因此,本发明的排液装置能够使连通通道在换热器工作时被隔断,在换热器不工作是被打开,避免了上容腔和下容腔内积聚的液体对换热器造成腐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制热设备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换热器及其排液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的壳管式换热器主要包括壳体、管板、隔板、管束、折流板和管箱。其中,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管板,多根管束的两端分别穿过并固定到管板上。两个管箱分别设置在两个管板的外侧,使管箱与管板之间形成密闭的容腔,通常两个管箱中的一个上设置有上下两个进出液口。隔板水平地设置在管箱与管板之间,将上下两个进出液口隔开,使上下两个进出液口与多根管束、另一个管箱之间形成U形的第一通道。
进一步,被管束穿过的多个折流板等间距地设置在两个管板之间,使壳体与折流板之间构成迂回的第二通道。壳体在第二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进出液口,用于使液体从其中一个进出液口流入第二通道,从另一个进出液口流出第二通道。
壳管式换热器在工作时,第一通道内通入第一液体,第二通道内通入第二液体,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通过管束进行热交换,实现对目标液体加热或制冷的目的。
上述的壳管式换热器通常还分为干式和满液式两种。对于满液式的壳管式换热器,其第一通道内通入的是水,第二通道内通入的是冷却剂。在满液式的壳管式换热器使用完后,隔板与管箱、管板构成的上部容腔经常会有部分水排不出来,对壳管式换热器造成腐蚀。该部分水主要存在于上部容腔内低于管束的空间。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壳管式换热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壳管式换热器内隔板与管箱、管板构成的上部容腔内的积水对壳管式换热器造成腐蚀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的排液装置,所述换热器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换热器的至少一部分隔成上容腔和下容腔,所述上容腔和所述下容腔均与外界连通;所述排液装置包括连通通道和悬浮机构,所述连通通道设置在所述隔板上,用于连通所述上容腔和所述下容腔;所述悬浮机构位于所述下容腔且与所述隔板或所述换热器的外壳相连接;所述悬浮机构设置成随着所述下容腔内液体的增加而浮起并与所述连通通道的下端相抵,从而将所述连通通道阻断。
在上述排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液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隔板或所述外壳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沿其轴线方向与所述悬浮机构滑动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杆沿其轴线方向与所述连通通道的下端对准。
在上述排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悬浮机构是悬浮球。
在上述排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在所述连通通道的下端处设置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与所述悬浮球的顶端形状匹配。
在上述排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液装置包括多条所述连通通道,并且所述悬浮机构能够阻断所有所述连通通道。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上述排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液装置。
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是壳管式换热器。
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管束中的每一根管路都是V形管,所述V形管的一端通向所述上容腔,所述V形管的另一端通向所述下容腔。
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两端都设置有所述排液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39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