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系统聚合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8407.3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6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焦丰顺;周晓;刘小军;张劲松;韦波;石晶;肖鸣;谢莹华;李靖;李植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89;F24F110/10;F24F110/12;F24F140/50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熊贤卿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系统 聚合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聚合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模拟真实场景的空调系统,建立空调系统聚合体模型,并为其中每一个等效热参数ETP模型的系统参数赋值;根据空调系统聚合体模型的负荷目标及负荷约束条件,产生预定时间内的多组温度目标值;计算由此每一空调所需的做工改变量,以及根据每一空调所需的做工改变量计算出空调系统聚合体模型在预定时间内的做工改变量;将满足负荷目标及负荷约束条件的做工改变量对应的温度目标值,作为空调系统聚合体模型所模拟的真实场景的空调系统的温度,通过温度调节控制真实场景的空调系统的负荷。本发明能够在保证空调负荷参与系统需求侧响应的同时,极大地降低因采取聚合控制带来的负荷反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聚合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电网成为21世纪电力系统变革的趋势,作为新型的智能化服务网络,其通信能力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得到了很大提升。智能用电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通过灵活的电力网络和信息网络相连,形成高效完整的用电信息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构建电力系统和用电负荷之间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互动的新型供用电关系。通过调动用电负荷参与需求响应,优化用电方式,实现供电侧的可靠、经济运行,对电网建设、节能环保、电能质量管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空调负荷作为温控负荷的一种,其具备一定的热存储能力,且在适当范围内调节温度时不会影响居民生活舒适度;再者,空调负荷体量大,其占夏季尖峰负荷的30%-40%,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次,相较于实体机组,空调负荷的响应时间主要由传输信号与触发控制程序时间组成(为秒级响应),完全可以满足电力系统调控的要求。因此,空调负荷以其响应速度快、渗透率高、潜力大等优点成为智能电网下重要的需求响应资源。
常规空调聚合控制方法通常通过负荷预测提前通知用户切断空调负荷时间,以及控制切断空调负荷的数量来控制负荷削减能力。常规聚合控制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准确地削减负荷,但是这种直接切断电能供应的办法对用户而言是很不友好的,很难说服用户特别是居民用户参与到这种调控中,因此推广上很困难。此外,常规聚合控制方法的另一个明显缺点是负荷反弹,即在调控结束后的一段时间,空调聚合体会出现比调控之前大数倍的功率值,这给电网带来了新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聚合控制方法,在保证用户舒适度的前提下,抑制空调聚合控制中的负荷反弹现象,避免空调聚合控制结束后的负荷反弹冲击电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聚合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通过模拟真实场景的空调系统,建立空调系统聚合体模型,并为其中每一个等效热参数ETP模型的系统参数赋值;
步骤S2,根据所述空调系统聚合体模型的负荷目标及负荷约束条件,产生预定时间内的多组温度目标值;
步骤S3,将所述多组温度目标值作为室内空气温度设置值,计算由此每一空调在预定时间内的做工改变量,以及根据每一空调的做工改变量计算所述空调系统聚合体模型在所述预定时间内的做工改变量;
步骤S4,判断所述空调系统聚合体模型在所述预定时间内的做工改变量,是否满足所述负荷目标及所述负荷约束条件,如果满足则进入步骤S5,否则对所述温度目标值进行调整后返回所述步骤S3;
步骤S5,将满足所述负荷目标及所述负荷约束条件的做工改变量对应的温度目标值,作为所述空调系统聚合体模型所模拟的真实场景的空调系统的温度,通过温度调节控制所述真实场景的空调系统的负荷。
其中,进行赋值的系统参数包括:空气流动带来的热交换的系数UA、室内空气的热容CA、墙体的热容CM、内部产生的热量QM、墙体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系数HM、室外环境温度T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84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