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挤压机压余框的开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78348.X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9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商复生;余琳玲;梁伙有;朱世安;陈智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豪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5/04 | 分类号: | B21C35/04;B30B1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官建红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压 机压余框 开门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挤压机压余框的开门结构,涉及挤压机压余框技术领域,包括带有开口的固定框、能覆盖在所述开口上的上面板和设置在所述上面板底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该上面板移动,该固定框两侧分别设置有滑槽,该上面板底部两侧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并能来回移动,该滑槽包括设置在其端部的第一止挡部和平移部,所述第一止挡部和平移部之间通过一倾斜向上的上升部固定连接,该滚轮沿着该滑槽移动,带动该上面板相对该固定框来回移动,以实现该开口的开合。本发明设置与地面平齐,并采用自动化控制门的打开和闭合,既安全又能节省时间和人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挤压机压余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挤压机压余框的开门结构。
背景技术
铝型材在挤压生产中常常会留有压余,其目的在于防止挤压后期的脏物进入制品内部,也可防止挤压垫片和挤压模发生接触冲撞。传统的压余框设置在挤压机下方的地底下进行压余料的收集,压余框上部设置有凸出地面的门,需要时,通过手动掀开这个门来取出压余料,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工作人员在厂房内行走时,很容易会踢到压余框的门而发生意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挤压机压余框的开门结构,将框门设置与地面平齐,并采用自动化控制门的打开和闭合,节省时间和人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挤压机压余框的开门结构,包括带有开口的固定框、能覆盖在所述开口上的上面板和设置在所述上面板底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该上面板移动,该固定框两侧分别设置有滑槽,该上面板底部两侧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并能来回移动,该滑槽包括设置在其端部的第一止挡部和平移部,所述第一止挡部和平移部之间通过一倾斜向上的上升部固定连接,该滚轮沿着该滑槽移动,带动该上面板相对该固定框来回移动,以实现该开口的开合。
进一步,所述滑槽可设置为至少四个,平均分布在所述固定框的两内侧,同一侧的两个所述滑槽呈一前一后布置。
进一步,所述滚轮为二级阶梯状的圆柱体,包括第一阶梯部和第二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与所述第二阶梯部之间形成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的端面与所述滑槽槽口下侧端面紧密贴合;所述第二阶梯部为圆台状,其弧形侧面与滑槽滚动贴合。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缸和拉杆,所述气缸前端通过联接头与所述拉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上面板底部的凸起部连接。
进一步,所述固定框还设置有盖板部,所述盖板部和开口分设在该固定框的两端。
进一步,在所述开口闭合状态下,所述盖板部与所述上面板齐平。
进一步,所述上面板在靠近所述盖板部的一端上设置有用于导引的倾斜面。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辅助气缸,所述辅助气缸设置在所述固定框的下方,与所述气缸分设在开口的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挤压机压余框的开门结构在闭合状态时与地面平齐,能最低限度地减少了工作人员发生意外的机会,保障了其人身安全。
2.本发明采用自动化控制,既节省人力,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3.本发明在打开时,框门与固定框的盖板部重叠,既节省了空间,又能使压余框的开口最大化。
4.本发明的滚轮与滑槽之间采用点接触,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力,使滚轮在滑槽中能灵活运动,防止发生卡阻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仰视图。
图2为本发明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滚轮与滑槽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豪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豪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83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TFT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散热的照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