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酰胺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78040.5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1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何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汇认证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7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环境空气 检测 酰胺类化合物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乙酰胺 液相色谱法 紫外检测器 标准技术 丙烯酰胺 分离效果 人力物力 准确度 甲酰胺 用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酰胺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紫外检测器的液相色谱法,该方法能够同时检测空气或废气中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丙烯酰胺的含量,而且检测效率高;本发明的检测方法用时比现有的标准技术短且分离效果好,提高检测环境空气和废气中有毒物质的检测效率,节省很多人力物力;本发明操作更简单,效率更快,效果更好,准确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同时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酰胺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环境空气和废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对环境空气和废气中有毒物质的检测是保证人们健康重要手段之一,其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的有机有毒物质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丙烯酰胺对人们的身体危害很大,长时间大剂量接触易致癌。
现有国家标准及技术中对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的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丙烯酰胺的检测操作繁琐,耗费时间长,检测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酰胺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检测空气或废气中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丙烯酰胺的含量,而且检测效率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同时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酰胺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紫外检测器的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主要用于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物,而且具有灵敏度高,基流小,线性范围宽,死面积小,响应快,对流速、压力变化不敏感等优点;
采用紫外检测器的液相色谱法同时高效率测定空气或废气中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丙烯酰胺的含量,具体步骤如下:
S1)、样品采集:用装有10.0mL实验用水的多孔玻板吸收管,用聚四氟乙烯软管或内衬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硅橡胶管连接至大气采样器采集环境空气和废气,采集后密封低温保存;
S2)、样品预处理:将吸收液全量转入10mL比色管中,用水定容至10mL标线,摇匀,然后用0.22μm水相针式滤器过滤,弃去2mL初始液,收集滤液至2mL样品瓶中待测;
S3)、取步骤S2)中的解吸液,按进样量5.0μL进行进样,在色谱操作条件下进行色谱分析,其中色谱操作条件为:
色谱柱C18,粒径5μm,内径4.6mm,柱长150mm;
流动相:水:乙腈=97:3(v/v);
检测波长:198nm;
进样量:5.0μl;
流速:0.8mL/min;
S4)、由步骤S3)得到的色谱峰结果,同时对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丙烯酰胺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方法采用外标法。
进一步的,制备标准曲线具体包括:
1)、用5mL移液管准确移取2.5mL标准储备液于50mL中,用去离子水定容,配成酰胺类混合标准使用液,甲酰胺50mg/L、N,N-二甲基甲酰胺25mg/L、N,N-二甲基乙酰胺50mg/L、丙烯酰胺25mg/L;
2)、用1mL移液枪分别移取990μL、900μL、800μL、600μL、0μL去离子水到1号、2号、3号、4号、5号2mL样品瓶中,再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取标准使用液10μL、100μL、200μL、400μL、1000μL到1号、2号、3号、4号、5号2mL样品瓶中,混匀待测;
进一步的,紫外检测器为SPD-16,色谱柱为填料为硅胶键合C18、粒径5μm、内径4.6mm、柱长1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汇认证检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汇认证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80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