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田间退水重金属的生态渠塘净化体系和净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74134.5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9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高博;徐东昱;殷淑华;周洋;王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刘伟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田间 沉淀池 重金属 净化 生态 生态塘 农田 污渠 生态修复技术 无二次污染 重金属污染 金属沉淀 吸附基质 植物吸附 重复利用 调节剂 沉降 蓄水池 农田水利 连通 沉淀 达标 应用 | ||
1.一种基于田间退水重金属的生态渠塘净化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用于与农田连通以将所述农田内的田间退水流入所述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含有金属沉淀调节剂以使所述田间退水中的重金属发生沉降;
减污渠,所述减污渠与所述沉淀池相连通,所述减污渠用于投放吸附基质以吸附所述田间退水中的上层重金属;
生态塘,所述生态塘与所述减污渠相连通,所述生态塘中含有净化植物以净化所述田间退水;
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与所述生态塘相连以储存所述生态塘排出的符合标准的田间退水,所述蓄水池与排水渠相连以待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田间退水重金属的生态渠塘净化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循环蓄水池,所述循环蓄水池分别与所述生态塘和所述减污渠相连,所述循环蓄水池将所述田间退水引入所述减污渠以将所述生态塘内的所述田间退水进一步净化至所述田间退水符合农业灌溉标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田间退水重金属的生态渠塘净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质为生物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田间退水重金属的生态渠塘净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碳的固态和液态质量比为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田间退水重金属的生态渠塘净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植物为挺水植物或浮水植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田间退水重金属的生态渠塘净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塘的底部铺设砂砾和砾石。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田间退水重金属的生态渠塘净化体系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收集田间退水并将其引入所述沉淀池进行沉淀分层;
步骤S2,待所述田间退水在所述沉淀池内沉淀分层之后,将上层的田间退水引入所述减污渠;
步骤S3,向所述减污渠内投放吸附基质以吸附所述田间退水中的上层重金属;
步骤S4,将经所述步骤S3中处理过的田间退水引入生态塘并对其进行植物净化;
步骤S5,将所述生态塘内净化后的水流入蓄水池待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吸附基质通过间歇性爆气方式吸附所述田间退水中的上层重金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田间退水在所述生态塘中处理时间不小于6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田间退水重金属的生态渠塘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
步骤S51,检测经所述生态塘处理过的田间退水是否符合农业灌溉标准;
步骤S52,若检测结果符合农业灌溉标准,则将所述生态塘内净化后的水流入蓄水池待用;
步骤S53,若检测结果不符合农业灌溉标准,则将所述生态塘内的水引入循环蓄水池后引入所述减污渠以将所述生态塘内的所述田间退水进一步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413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