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丙烯酸压敏胶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67817.8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0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秦久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新时代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20/06;C08F220/20;C08F2/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利宇宁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丙烯酸 胶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敏胶乳液,特别涉及一种水性丙烯酸压敏胶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压敏胶按照分散介质的不同,分为溶剂型压敏胶和水性压敏胶,按照主体树脂成分可分为橡胶型和树脂型(丙烯酸类、有机硅类以及聚氨酯类)两类,水性压敏胶相较溶剂型压敏胶具有价格低廉、生产速度快、无污染等优点,丙烯酸压敏胶与其他主体树脂成分的压敏胶相比,丙烯酸压敏胶外观无色透明并有很好的耐候性,且不使用添加剂就能得到良好的压敏胶黏效果。
将上述两类有突出效果的压敏胶类型结合,得到水性丙烯酸压敏胶乳液,但现有的水性丙烯酸压敏胶乳液的粘贴强度低且耐水性差,剥离时在被粘贴表面留下胶黏剂痕迹,影响美观。现有的制备水性压敏胶的过程中,缺乏提高水性丙烯酸压敏胶乳液稳定性的步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环保、胶黏强度高且易剥离的水性丙烯酸压敏胶乳液,并提供上述水性丙烯酸压敏胶乳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水性丙烯酸压敏胶乳液,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
丙烯酸酯单体35-56%;
功能单体3-5%;
引发剂0-1%;
交联剂3-6%;
表面活性剂0-2%;
水38-50%;
其他助剂0-3.4%;
各个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和为100%。
优选地,所述其他助剂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0-3%的乳化剂、0-0.1%的消泡剂、0-0.2%的pH调节剂和0-0.1%防腐剂。
优选地,所述功能单体为丙烯酸,所述丙烯酸酯单体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乳化剂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或二乙烯三胺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地,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钾。
优选地,所述交联剂为丙烯酸羟乙酯。
优选地,所述消泡剂为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
优选地,所述pH调节剂为碳酸氢钠。
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一种水性丙烯酸压敏胶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38-50%的去离子水、0-2%的表面活性剂、0-3%的乳化剂和0-0.1%防腐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均匀搅拌,加pH调节剂调节pH值至5-6,得到混合液A;
(2)将混合液A的温度升至55℃,加入35-56%的丙烯酸酯单体、3-5%的功能单体、0-0.1%的消泡剂和3-6%交联剂,在55-68℃的温度条件下反应1h,得到混合液B;
(3)在温度为78-88℃的条件下,向混合液B均匀滴加0-1%的引发剂,4-5h滴加完毕,得到混合液C;
(4)将混合液C的温度降到室温,并用pH调节剂调节pH值至6.0-7.5,过滤出料,得到一种水性丙烯酸压敏胶乳液。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水性丙烯酸压敏胶乳液的配方及制备方法,首先本发明提供的配方以水为溶剂,环保的同时降低成本;其次本发明采用引发剂参与丙烯酸共聚,使水性丙烯酸压敏胶乳液的胶黏强度高及耐水性能好;此外,还通过加入交联剂,使水性压敏胶乳液的内部胶粘,形成网状结构,实现在剥离时被粘贴表面无残余水性丙烯酸压敏胶乳液遗留;同时,在水性丙烯酸压敏胶乳液中加入消泡剂、pH调节剂以及在制备过程中设置有加入前两者搅拌的环节,使本发明提供的水性丙烯酸压敏胶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水性压敏胶乳液包括质量百分比如下的各组分:
丙烯酸酯单体35-56%;
功能单体3-5%;
乳化剂0-3%;
引发剂0-1%;
交联剂3-6%;
消泡剂0-0.1%;
pH调节剂0-0.2%;
防腐剂0-0.1%;
表面活性剂0-2%;
水38-50%;
各个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和为100%。
所述丙烯酸酯单体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新时代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门新时代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78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