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泡绿茶工业化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62757.0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3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段学艺;胡华健;杨肖委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李余江,程新敏 |
地址: | 550006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茶 工业化 生产线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冷泡绿茶工业化生产线,包括主生产线,主生产线包括用于运输摊凉后的茶树鲜叶的第一提升机(1),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提升机(1)后依次连接有高热风杀青机(2)、网带冷却机(3)、微波杀青机(4)、自动加压揉捻机(8)、解块机(11)和烘干机(14);所述微波杀青机(4)与自动加压揉捻机(8)之间设有第一平输机(5)、第二提升机(6)和第二平输机(7),所述自动加压揉捻机(8)与解块机(11)之间设有第三提升机(10),所述解块机(11)与烘干机(14)之间设有第四提升机(12)和第三平输机(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泡绿茶工业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振动槽(9),该振动槽(9)设置于自动加压揉捻机(8)和第三提升机(1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泡绿茶工业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独立于主生产线外的炒干机(15)和微波干燥杀菌机(1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泡绿茶工业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输机(7)位于所述自动加压揉捻机(8)上方,且其平输出口位于自动加压揉捻机(8)上方开口范围内;所述第一平输机(1)通过第二提升机(6)以斜向上的传送方式向第二平输机(7)输送物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泡绿茶工业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提升机(10)以斜向上的传送方式将振动槽(9)中的物料输送至解块机(11)上方开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泡绿茶工业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提升机(12)和第三平输机(13)的输送线均按照从前向后呈斜向上的倾斜设置,且第三平输机(13)的前端位于第四提升机(12)的传输出口下方,且第三平输机(13)的倾斜度低于第四提升机(12)。
7.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泡绿茶工业化生产线的冷泡绿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摊青:采摘一芽二叶茶树鲜叶;将采摘的茶树鲜叶进行摊晾处理;
2)杀青:将经过摊晾的茶树鲜叶进行杀青处理,杀青温度320℃;再将杀青后的茶叶采用微波进行二次杀青,微波杀青的温度为120℃;
3)冷却回潮:将经过二次杀青的茶叶进行摊凉回潮处理;
4)揉捻:将经过摊凉回潮处理的茶叶在揉捻机中进行揉捻,;
5)解块:用解块机将揉捻后成团的茶叶进行解散;
6)烘干:将解块后的茶叶经毛火烘干至含水率为30~40%,毛火温度为110~120℃,时间5~8min;
7)摊凉: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摊凉;
8)瓶炒:将烘干摊凉后的茶叶进行瓶炒提香,提香时间为30min;
9)微波干燥杀菌:将提香后的茶叶进行微波杀菌,时间为15s,温度为1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泡绿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摊晾处理时摊叶厚度为5~10cm,摊放时间为4~10h;步骤3中摊凉回潮处理时摊叶厚度为5~10cm,摊放时间为1~2h;步骤7)中摊晾厚度为2~3cm,摊放时间为30min。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泡绿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揉捻过程中,先轻压15min,再重压40min,最后松压1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未经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275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