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吡咯纳米线阵列/石墨烯片/二氧化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159748.6 申请日: 2017-11-20
公开(公告)号: CN108010729A 公开(公告)日: 2018-05-08
发明(设计)人: 樊新;庞树花;陈韦良;黄烈可;方东 申请(专利权)人: 桂林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H01G11/24 分类号: H01G11/24;H01G11/30;H01G11/36;H01G11/46;H01G11/48;B82Y30/00;B82Y40/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41004 广西壮***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吡咯 纳米 阵列 石墨 氧化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吡咯纳米线阵列/石墨烯片/二氧化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氧化石墨烯三维结构为骨架,利用吡咯链段上带正电的氮和氧化石墨烯表面上的环氧键之间的静电张力在氧化石墨烯表面生长聚吡咯纳米线阵列;同时,带正电的Sn(Ⅱ)离子进入到负电性的氧化石墨烯片层间,并与氧化石墨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Sn(Ⅳ)离子,同时将氧化石墨烯还原为石墨烯,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在180℃下反应生成纳米二氧化锡颗粒沉积在还原后的石墨烯层之间,制得聚吡咯纳米线阵列/石墨烯片/二氧化锡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过程简单、可靠、绿色环保,且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规整的空间结构,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以及优秀的循环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能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界面聚合法和水热法制备超级电容器用聚吡咯纳米线阵列/石墨烯片/二氧化锡复合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以及优秀的循环性能等而作为快速和高功率能量储存系统领域的首要选择。超级电容器中的电极材料对超级电容器的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实现超级电容器广泛应用的重中之重是制备和开发高性能的电极材料。

导电聚合物、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碳材料是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常用的三种材料。利用这三种材料的优势特征而克服单一材料存在的不足制备复合电极材料是目前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Yuan等采用液相沉积法和原位化学聚合法合成二氧化锡/聚吡咯中空微球复合物,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J. Yuan, et al. SnO2/polypyrrole hollow spheres with improved cycle stability as lithium-ionbattery anodes[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17, 691: 34-39.)。Liu等以二氧化锡和吡咯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中空SnO2@PPy纳米复合材料,能够有效抑制二氧化锡微球的团聚和缓和充放电过程中聚吡咯的体积膨胀;此外,包覆聚吡咯后的中空结构的复合物相对二氧化锡微球能够更加有利于锂离子的扩散,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R. Liu, et al. Core-shell structured hollow SnO2-polypyrrolenanocomposite anodes with enhanced cyclic performance for lithium-ionbatteries[J]. Nano Energy, 2014, 6: 73-81.)Zhao等制备的SWNTs@SnO2@PPy复合材料通过实现SnO2和Sn完全可逆转变而获得优秀的电化学性能(良好的容量保持率和优秀的倍率性能)(Y. Zhao, et al. Fully reversible conversion between SnO2 and Sn inSWNTs@SnO2@PPy coaxial nanocable as high performance anode material forlithium ion batteries[J]. J. Phys. Chem. C, 2012, 116 (35): 18612-18617.)。

因此采用简单的合成技术制备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对于其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本发明以三维氧化石墨烯、SnCl2和吡咯为原料,采用界面聚合法和水热法制备聚吡咯纳米线阵列/石墨烯片/二氧化锡复合材料。所得复合材料具有规整的空间排列、良好的分散性、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优秀的循环性能,是一种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尤其是适合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吡咯纳米线阵列/石墨烯片/二氧化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97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