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构多通信链路融合网络的链路适配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58565.2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2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冯志勇;袁昕;许文俊;尉志青;尚晋;韩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24/02;H04W40/20 |
代理公司: | 11413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项京;马敬<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链路 链路利用率 目标链路 预设 主通信设备 算法 通信设备 从属 集合 通信技术领域 多通信链路 传输时延 存储介质 电子设备 链路传输 链路适配 融合网络 数据传输 通信效率 移动场景 增强通信 传输 速率和 异构 应用 网络 | ||
1.一种异构多通信链路融合网络的链路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具有异构多通信链路融合网络中的持续移动的主通信设备,所述异构多通信链路融合网络中还包括持续移动的多个从属通信设备,所述主通信设备和所述多个从属通信设备能建立用于传输数据的链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主通信设备与所述多个从属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主通信设备与所述多个从属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和预设的链路传输速率算法,计算各链路的传输速率;
根据所述各链路的传输速率和预设的平均链路利用率算法,计算所述各链路的平均链路利用率;
根据计算出的所述各链路的平均链路利用率和预设的目标链路总数,确定目标链路集合;
根据所述目标链路集合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位置信息包括位置坐标值,所述位置坐标值包括各通信设备的地理位置坐标值和距离地面的高度值,所述根据所述主通信设备与所述多个从属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和预设的链路传输速率算法,计算各链路的传输速率,包括:
根据所述主通信设备的位置坐标值与所述多个从属通信设备的位置坐标值,分别计算所述主通信设备与所述多个从属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
根据各通信设备距离地面的高度值中的最小值和所述主通信设备与所述多个从属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莱斯因子;
根据所述主通信设备与所述多个从属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所述莱斯因子和预设的链路传输速率算法,计算各链路的传输速率;
所述预设的链路传输速率算法为:
其中,所述B为信道带宽,所述K是莱斯因子,所述表示接收机接收信道的平均信噪比,所述所述P0为信号发射功率,所述δ2为噪声功率,所述d为主通信设备与从属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
所述预设的平均链路利用率算法为:
其中,所述m表示第m个周期,所述T表示周期,所述Li表示每个从属通信设备节点vi的业务负载,所述ti为满足节点vi业务传输的时间,所述表示节点vi对应的链路的传输速率,所述τ表示时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链路的传输速率和预设的平均链路利用率算法,计算所述各链路的平均链路利用率,还包括:
根据所述各链路的传输速率和预设的传输速率阈值,得到传输速率大于所述预设的传输速率阈值的链路组成的初始链路集合;
根据初始链路集合中各链路的传输速率和预设的平均链路利用率算法,计算所述初始链路集合中各链路的平均链路利用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计算出的所述各链路的平均链路利用率和预设的目标链路总数,确定目标链路集合,包括:
将计算出的所述各链路的平均链路利用率按照降序排列;
根据预设的目标链路总数,将所述各链路的平均链路利用率排列在前的、并且总链路数与所述预设的目标链路总数相同的链路作为目标链路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主通信设备与所述多个从属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主通信设备的初始位置、所述主通信设备的移动模型、所述多个从属通信设备的初始位置、所述多个从属通信设备的移动模型和各通信设备的移动时间,分别确定所述主通信设备和所述多个从属通信设备的位置坐标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856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道路名称显示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