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污染阻控的地下水中LNAPL污染修复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54885.0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5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姜永海;杨昱;马志飞;彭星;廉新颖;席北斗;贾永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喻颖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污染 地下 水中 lnapl 修复 系统 方法 | ||
一种基于污染阻控的地下水中LNAPL污染修复系统及方法,所述修复系统包括垂直阻隔墙、抽出处理单元和回灌系统。本发明的基于污染阻控的地下水中LNAPL污染的修复方法在对受污染地下水实施垂直阻隔的基础上,进行地下水抽出处理和回灌水反洗,解决了传统的抽出处理法中拖尾反弹现象的难题,更有效的完成地下水污染修复有效的控制了地下水LNAPL扩散范围和处理量,大大提高了修复效率,同时利用垂直防渗开槽过程布设渗流槽,节约了工程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污染阻控的地下水中LNAPL污染修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化工工业的迅速发展,在产品的生产、传输和存贮和使用过程中,每年有大量的轻质非水相液体(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LNAPL)进入土壤与地下水中,成为一类重要的污染物质,常见的包括石油、煤油、对二甲苯。这类LNAPL水溶性小、不易降解去除,大部分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危害,其中绝大部分已被各国列为优先控制的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一旦进入环境,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长远的不利影响。
LNAPL密度比水小,进入地下水的LNAPL往往存在于含水层的表层,若遇到粒径较细的土壤层时,则附着在其上形成轻油聚集体。滞留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LNAPL由于挥发、溶解或外力作用可进一步迁移,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更大范围污染。饱和含水层中残留的LNAPL污染物是地下水修复工作面临的难点之一,由于LNAPL具有较低的水溶度和较高的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传统的抽出处理法效果不佳,常常出现拖尾反弹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污染阻控的地下水中LNAPL污染修复系统及方法,以便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污染阻控的地下水中LNAPL污染修复系统,包括垂直阻隔墙、抽出处理单元和回灌系统;其中,
所述垂直阻隔墙围成一限定范围,并深入地下一定深度,将受LNAPL污染的地下水的至少上半部分阻隔在所述限定范围内;
所述抽出处理单元包括抽出管路和处理单元,其中所述抽出管路位于所述垂直阻隔墙围成的限定范围之内,用于将所述受LNAPL污染的地下水抽出到所述处理单元中处理后再注入回灌系统;
所述回灌系统布设在所述抽出管路与所述垂直阻隔墙之间,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处理后的地下水回灌到所述地下水流道中。
优选地,所述垂直阻隔墙由HDPE土工膜构成,所述HDPE土工膜上端位于地表面以上,下端位于受污染目标含水层水位下方0.5~1m。
优选地,所述抽出管路底部位于受污染含水层水位下方0.3~0.5m。
优选地,所述抽出管路的管径为300~400mm。
优选地,所述回灌系统由渗流槽组成。
优选地,所述渗流槽呈圆周布设,第n层的渗流槽圆周的半径rn=Rn/m;其中,R为最外层渗流槽圆周的半径,m为总层数,最内层为第一层;所述最内层渗流槽与所述抽出管路的间距为1~2m。
优选地,所述渗流槽上部与地表面平齐,下部位于所述垂直阻隔墙底部上方30~50mm。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污染阻控的地下水中LNAPL污染的修复方法,利用前述的基于污染阻控的地下水中LNAPL污染修复系统,具体步骤为:将受污染地下水由抽出管路输送至处理单元,净化处理后的水中加入增溶剂后通过回灌系统进入目标含水层,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抽水,重复上述修复过程,利用回灌水带入增溶剂的方式循环往复的溶出LNAPL,实现对受污染地下水的高效修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48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