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4567.4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5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邹培利;林小淞;张靠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卓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71 | 代理人: | 巫丽青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网络安全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控制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智能化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计算机中,航空、轨道等交通领域也存在信息安全问题。例如2013年4月,美国发生飞机操纵安全事故,2008年1月,波兰罗兹市发生轻轨电车事故,造成12人受伤(红外遥控)。
随着汽车行业使用更多的电脑、网络技术,汽车网络安全问题将愈发突出,汽车黑车也将成为现实。汽车行业存在信息安全问题如下:1.车载电脑,最新汽车上至少100台车载电脑,运行6000万行代码,无人驾驶2亿行以上的代码;2.信息架构,汽车中使用的计算和联网系统沿袭了既有的计算和联网架构,也继承了这些系统纯天然的安全缺陷;3.机信一体,智能车采用感知-决策-控制来代替人对机械部分直接控制。信息安全不仅给人们造成经济损失,可能会成为社会安全问题。许多汽车的方向盘、刹车、油门等都是电子手段控制的,因此,这极有可能会被一名经验丰富的黑客入侵并控制。现实世界中的“劫车”情形将会更加恐怖,尤其在你开车时,黑客们通过网络科技手段来控制你的汽车。
黑客通过便携设备攻击汽车,如车载APP,智能手机、娱乐通信设备、导航设备或OBD接口产品,还可能通过无线网络攻击,如智能钥匙、TPMS系统、V2X通信设备、Wifi/Blue、Telematics。
智能汽车信息安全特点:1)机器决策-控制替代人,缺乏人干预环节,危险大;2)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等信息设备,增加信息危险面;3)V2X无线通信将会带来新的信息安全问题;4)汽车的电动化也将带来更多的信息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智能网联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智能网联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能够起到主动防御汽车被网络攻击的功能,进一步保障了智能网联车的安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身份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汽车使用者进行身份信息,将身份信息发送给安全管理单元;
S2,安全管理单元对接收到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如果验证没通过,则将该身份信息存储到恶意信息库,安全管理单元发送危险指令给安全处理单元,安全处理单元根据安全管理单元发送的危险指令执行防御措施;
S3,如果验证通过,安全管理单元发送控制指令给权限控制单元,权限控制单元赋予汽车使用者对于汽车的操作权限,根据使用者的身份赋予使用者不同的权限。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步骤S1中身份获取单元包括智能钥匙、指纹识别模块和人脸识别模块。
本技术方案更进一步的优化,步骤S3中智能钥匙对应的权限是打开汽车车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权限是控制汽车发动,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对应的权限是控制汽车行驶范围。
本技术方案更进一步的优化,智能钥匙采用AES加密算法或RSA加密算法将数字密码给安全管理单元。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步骤S2中防御措施包括锁死车门、发动机不工作、发送报警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恶意信息库用于储存身份不明信息。
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系统,它包括如下单元,
身份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汽车使用者进行身份信息,将身份信息发送给安全管理单元;
权限控制单元,用于赋予汽车使用者对于汽车的操作权限,根据使用者的身份赋予使用者不同的权限;
安全管理单元,用于对接收到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执行不同的命令;
安全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安全管理单元发送的控制指令,安全处理单元根据安全管理单元发送的指令执行防御措施;
恶意信息库,用于存储身份不明信息。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身所述份获取单元包括智能钥匙、指纹识别模块和人脸识别模块。
本技术方案更进一步的优化,智能钥匙对应的权限是打开汽车车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权限是控制汽车发动,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对应的权限是控制汽车行驶范围。
本技术方案更进一步的优化,安全处理单元执行的防御措施包括锁死车门、发动机不工作、发送报警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卓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卓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45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