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弧形结构高支模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8315.0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9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谢惠庆;欧定文;李熊飞;贾鹏坤;黄轲;谢云;蒲宝廷;严佳敏;聂昌华;兰兴建;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建工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04 | 分类号: | E04G11/04;E04B1/16;E04B1/3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韩洋;刘童笛 |
地址: | 61002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弧形 结构 高支模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弧形结构高支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弧形结构(3)的模板,所述模板包括侧模和底模,且所述侧模和所述底模均分为标准模块和非标准模块,并对每个所述标准模块和每个所述非标准模块进行编号;
B、根据测量基准点和设计图纸做数据分析和放线定位;
其中,所述放线定位包括以下步骤:
B21、使用电子全站仪复核基准点坐标以及高程,采用交叉架设基点反测和碎部点复测,确保基准点误差在设计范围之内;
B22、基准点复核无误后,根据规划图、设计文件、总平图、施工坐标系、施工轴线控制图,使用电子全站仪将施工基准点放至现场,制作永久性放线控制点,并做好保护措施;
B23、用电子经纬仪分别架设于施工基准点上,照准,测夹角,测距,检查施工基准点是否符合施工放线要求和误差范围,最后用电子全站仪全点闭合,得出最终误差范围并填写放线记录;
B24、根据做好的施工基准点,用电子经纬仪照准基准点与基准点,弹出控制线;
B25、根据施工控制线,在地下室顶板上放出弧形结构(3)线,并复核弧线到轴线的距离;
B26、根据每层楼结构边缘的关系依照上述步骤依次放出每层楼弧形结构线位置,并标注楼层,利用垂准仪引每层弧形结构(3)线;
C、根据放线结果设置高支模的支模架,所述支模架的立杆(4)沿待浇筑梁柱的位置设置,并向待浇筑板的方向调整立杆(4)间距,设置横杆(5)将立杆(4)连成整体,形成支撑体系,在待浇筑梁柱的位置根据设计,安装对应编号的所述模板并加固;
D、模板中浇筑混凝土,养护成型,拆除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形结构高支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执行所述步骤A和所述步骤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形结构高支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每个所述标准模块和每个所述非标准模块均封边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形结构高支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数据分析包括以下步骤:
B1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控制轴线,便于施工放线工作的开展,对现场实际放线操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数据,确定和核对坐标系;
B12、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对图纸深化分析,通过建立三维模型详细分析结构成型与现场放线的关系并罗列标注出实际数据;
B13、找出相邻楼层构件边缘的关系,确定放线工作的共通性和操作性分析;
B14、图纸深化与三维模型分析得出的数据,加以整理和收集,依据设计原有图纸绘制出施工放线需要的图纸并标识数据,找出每段圆弧的圆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形结构高支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侧模拼接处外侧连接模板,所有所述侧模顶部连接模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形结构高支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采用钢筋进行横向加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弧形结构高支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所述侧模时,预留一定的胀模变形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形结构高支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截面随楼层逐渐增大的悬挑弧形结构(3),由底层开始安装的支模架设置区域大于最大悬挑弧形结构层在底层的投影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弧形结构高支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BIM技术模拟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建工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建工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831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