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微生物对煤炭进行脱硫的煤炭脱硫系统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6560.8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7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徐敬尧;张明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L9/00 | 分类号: | C10L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俞强 |
地址: | 232001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微生物 煤炭 进行 脱硫 系统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煤炭脱硫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采用微生物对煤炭进行脱硫的煤炭脱硫系统及工艺。该系统包括微生物反应装置,微生物反应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包括反应筒,反应筒内设有反应腔,反应筒上端侧壁处设有进料口,反应筒下端侧壁处设有出料口;反应筒上端开口处设有一反应筒盖板,反应筒盖板上方设有减速齿轮箱,减速齿轮箱的输入轴由一伺服电机带动,减速齿轮箱的输出轴与一搅拌轴联接,搅拌轴穿过反应筒盖板后伸入反应腔内;搅拌轴下端面沿轴向向内凹陷形成离心腔,搅拌轴处设有多个连通离心腔的过液通孔;离心腔内沿轴向设有隔板,反应腔内还设有曝气装置,该发明利用该系统予以实现,本发明能够具有较佳的微生物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炭脱硫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用微生物对煤炭进行脱硫的煤炭脱硫系统及工艺。
背景技术
煤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也是我国在能源生产、消费构成中占70%以上的主要能源。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立,对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日益严格,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日渐增强。1998年国家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划定了酸雨和SO2污染控制区,制定了两控区内煤炭、电力等重点行业SO2污染的控制规划;由此,煤炭生产企业和煤炭加工利用行业都千方百计地降低煤的含硫量,以减轻污染。我国采取可持续的发展路线,开发出高效、低成本的煤炭脱硫技术,将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和环保意义。
现有的微生物脱硫技术,既能除去煤中有机硫又能除去无机硫,且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单,成本低。利用微生物对煤炭脱硫,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氧化作用对硫化物进行分解并排出。现有技术中,虽然利用微生物对煤炭进行脱硫处理的工艺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因现有技术中缺乏较佳的专用设备,而导致现有的煤炭脱硫工艺实现成本较大且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微生物对煤炭进行脱硫的煤炭脱硫系统,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采用微生物对煤炭进行脱硫的煤炭脱硫系统,其包括酸洗装置、混合装置、微生物反应装置和分离装置,酸洗装置用于对原煤进行酸洗,混合装置用于将酸洗后的原煤与水混合搅拌形成原煤浆,微生物反应装置用于对原煤浆进行微生物处理,分离装置用于分离出经微生物处理后原煤浆中的煤;
酸洗装置采用酸洗喷淋塔,混合装置采用搅拌釜,分离装置采用固液分离器;微生物反应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包括反应筒,反应筒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反应腔;反应筒上端侧壁处设有连通反应腔的进料口,反应筒下端侧壁处设有连通反应腔的出料口;反应筒上端开口处设有一反应筒盖板,反应筒盖板上方设有减速齿轮箱,减速齿轮箱的输入轴由一伺服电机带动,减速齿轮箱的输出轴与一搅拌轴联接,搅拌轴穿过反应筒盖板后伸入反应腔内;搅拌轴下端面沿轴向向内凹陷形成离心腔,搅拌轴处设有多个连通离心腔的过液通孔;离心腔内沿轴向设有隔板,反应腔内还设有曝气装置。
本发明中,原煤浆能够自进料口进入反应腔,微生物菌液也能够自进料口投入至反应腔内,之后在伺服电机的带动下,搅拌轴能够转动,由于离心作用,离心腔内的煤浆能够被甩出离心腔,从而在离心腔内形成负压,此时反应腔内的煤浆能够自离心腔下端开口进入离心腔。通过此种构造,使得反应腔内的煤浆能够在周向、轴向和径向上均形成较佳流动,从而有利于原煤浆与微生物的充分接触,进而能够大大地增加微生物的分解效率。并且,由于搅拌轴的转动不会产生较大的剪切力,从而能够较佳地防止微生物因剪切力过大而死亡,从而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生存,从而从另一方面提升了微生物的分解效率。
作为优选,隔板包括相互正交的块,所述块隔板用于将离心腔均分为个独立的腔室。从而便于制作,且由于煤浆能够分别在该个独立腔室与反应腔间流动,进而能够有效地增加煤浆间的紊流,这使得微生物能够更充分地与煤浆进行接触,进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微生物处理的效率。
作为优选,隔板下端与搅拌轴下端间形成文式管安装腔,文式管安装腔内设有一文式管。文式管的设置,使得反应腔处的煤浆能够较佳地被吸入离心腔,从而能够有效地增加煤浆的流动性,进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微生物处理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65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