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方法、装置、整车控制器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37084.3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86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业;施绍有;曹桂军;高林;赵菲菲;杨建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镇江)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10/06 | 分类号: | B60W10/06;B60W10/08;B60W2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21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汽车 控制 方法 装置 整车 控制器 | ||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剩余电量划分为多个剩余电量区间,每个所述剩余电量区间对应一控制策略;
其中,所述多个剩余电量区间包括:第一区间、第二区间、第三区间、第四区间和第五区间;所述第一区间、所述第二区间、所述第三区间、所述第四区间到所述第五区间的电量依次递减;
获取能耗输入参数,并根据能耗输入参数作为调整电量区间边界范围的系数;
获取电池当前剩余电量,判断当前剩余电量所在的所述剩余电量区间;
若所述电池当前剩余电量位于阈值上限以上到满电状态之间,则控制发电机停止发电以及驱动电机制动回收充电,避免电池出现过充;
若所述电池当前剩余电量位于阈值下限以下到空电状态之间,则控制电池停止向外输出功率,避免电池出现过放,并控制发电机以第一功率进行发电,所述第一功率等于整车所有电器的最大功率之和;
若所述电池当前剩余电量位于第一区间内,则控制驱动电机消耗电池的电能;
若所述电池当前剩余电量位于第二区间内,则控制发动机工作在经济区间,并控制发动机将多余的扭矩供发电机进行发电,保持电池的电量;
若所述电池当前剩余电量位于第三区间内,则控制发动机在有扭矩需求的时候保持运转;
若所述电池当前剩余电量位于第四区间内,则控制发动机带动发电机以最大允许功率进行充电,并限制大油门电机扭矩需求;
若所述电池当前剩余电量位于第五区间内,则降低驱动电机的输出功率到第二功率,所述第二功率等于发动机功率与电池放电功率之和,减去其他用电部件之和所余下的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能耗输入参数,并根据能耗输入参数作为调整电量区间边界范围的系数步骤包括:
将用电部件的用电量以及电池的输出电量累加积分得到所述能耗输入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电池当前剩余电量,判断当前剩余电量所在的所述剩余电量区间步骤包括:
在剩余电量区间内设定第一标定值,所述电池当前剩余电量低于所述第一标定值时,按照用电部件的优先等级依次关闭用电器件。
4.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将剩余电量划分为多个剩余电量区间,每个所述剩余电量区间对应一控制策略;
其中,所述多个剩余电量区间包括:第一区间、第二区间、第三区间、第四区间和第五区间;所述第一区间、所述第二区间、所述第三区间、所述第四区间到所述第五区间的电量依次递减;
调整模块,用于获取能耗输入参数,并根据能耗输入参数作为调整电量区间边界范围的系数;
判断模块,用于获取电池当前剩余电量,判断当前剩余电量所在的所述剩余电量区间;
第一处理模块,若所述电池当前剩余电量位于阈值上限以上到满电状态之间,则控制发电机停止发电以及驱动电机制动回收充电,避免电池出现过充;
第二处理模块,若所述电池当前剩余电量位于阈值下限以下到空电状态之间,则控制电池停止向外输出功率,避免电池出现过放,并控制发电机以第一功率进行发电,所述第一功率等于整车所有电器的最大功率之和;
第三处理模块,若所述电池当前剩余电量位于第一区间内,则控制驱动电机消耗电池的电能;
第四处理模块,若所述电池当前剩余电量位于第二区间内,则控制发动机工作在经济区间,并控制发动机将多余的扭矩供发电机进行发电,保持电池的电量;
第五处理模块,若所述电池当前剩余电量位于第三区间内,则控制发动机在有扭矩需求的时候保持运转;
第六处理模块,若所述电池当前剩余电量位于第四区间内,则控制发动机带动发电机以最大允许功率进行充电,并限制大油门电机扭矩需求;
第七处理模块,若所述电池当前剩余电量位于第五区间内,则降低驱动电机的输出功率到第二功率,所述第二功率等于发动机功率与电池放电功率之和,减去其他用电部件之和所余下的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将用电部件的用电量以及电池的输出电量累加积分得到所述能耗输入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镇江)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汽(镇江)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708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