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天线切换控制终端以及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37018.6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95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赵朝娜;刘磊;于涛;陈鸥;祁颖;赵晶;梁嘉;宋梅;张衡;常浏凯;刘硕;黄凯洮;张毓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科微波通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地铁运营技术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B7/08 | 分类号: | H04B7/08;H04W4/029;H04W4/42;H04W36/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刘国华 |
地址: | 20180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天线 切换 控制 终端 以及 轨道 交通车 通信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天线切换控制终端以及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系统。该车载天线切换控制终端包括:存储部、通信部、列车运行信息获取部、传输模式获取部、模式判断部以及切换指令生成部,其中,存储部至少存储有列车位置、运行方向以及与列车位置和运行方向相对应的位置理论传输模式,列车运行信息获取部通过通信部从列车终端实时获取至少包含有当前位置的列车运行信息,传输模式获取部根据当前位置从存储部获取当前位置所对应的位置理论传输模式,并通过通信部从列车终端获取当前传输模式,模式判断部判断当前传输模式与位置理论传输模式是否一致,当判断结果为不一致时,切换指令生成部生成切换指令,通信部将切换指令发送给列车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天线切换控制终端以及包含该车载天线切换控制终端的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以其快速、安全、准时、运量大的鲜明特点,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网络。轨道交通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乘客信息系统(PIS)以及综合监控系统等均需要实现列车和地面控制中心的实时通信,因此该系统中的车地通信通信系统对轨道交通来说至关重要。
轨道交通线路一般安装在地面、高架、隧道,无线信号工作环境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无线传输介质,目前主要采用的无线传输介质有自由无线、裂缝波导和泄漏电缆三种。在这几种通信方式中,自由无线容易受到外部信号的干扰,稳定性差,但是具有易安装、成本低等优势,一般应用于干扰较少的隧道。泄漏电缆和裂缝波导工作原理相似,具有抗干扰性、高稳定性和低损耗等特点,缺点是成本相对自由无线较高,施工量大,因此更多地被应用于无线环境复杂的场景,多应用于地面、高架。
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常常含有地面、高架和隧道等多种情况,如图7所示,目前应用于轨道交通通信的地面无线信号设备7通常采用自由无线和裂缝波导组合方式或者自由无线和泄漏电缆组合方式来向外发射电磁波信号,即在隧道采用自由无线天线5、地面或高架段采用裂缝波导或泄漏电缆6。
为了兼顾上述组合情况,列车8上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车载无线终端设备4通过功分器或者分路器3同时连接两种车载天线1和2。其中,车载天线1一般安装在列车的底部,用于接收自由无线天线5发射的电磁波信号;车载天线2一般安装在列车的底部或侧部,用于接收裂缝波导或泄漏电缆6发射的电磁波信号。由于裂缝波导和泄漏电缆的工作原理,均存在耦合损耗,而由于自由无线天线的工作原理,两种车载天线1和2之间会存在干扰的情况,特别是在列车运行到裂缝波导或泄漏电缆区段时,车载天线1会接收到外界干扰信号,对车载天线2造成较强的同频干扰,影响通信质量,甚至造成通信中断等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天线切换控制终端以及包含该车载天线切换控制终端的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天线切换控制终端,安装在列车上且与列车终端通信连接,用于提供列车终端的车载天线的切换指令,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部、通信部、列车运行信息获取部、传输模式获取部、模式判断部以及切换指令生成部,其中,存储部至少存储有列车位置、运行方向以及与列车位置和运行方向相对应的位置理论传输模式,列车运行信息获取部通过通信部从列车终端实时获取至少包含有当前位置的列车运行信息,传输模式获取部根据当前位置从存储部获取当前位置所对应的位置理论传输模式,并通过通信部从列车终端获取当前传输模式,模式判断部判断当前传输模式与位置理论传输模式是否一致,当判断结果为不一致时,切换指令生成部生成切换指令,通信部将切换指令发送给列车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科微波通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地铁运营技术研发中心,未经中电科微波通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地铁运营技术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70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