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高速电机驱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34608.3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4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付翔;覃威铭;吴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B60K17/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高速 电机 驱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车驱动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高速电机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驱动电机常采用交流感应电机和交流永磁电机。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工作原理:蓄电池--电流--电力调节器--电动机--动力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
集中驱动式电动汽车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的驱动结构布置方式相似,用电动机及相关部件替换内燃机,通过变速器、减速器等机械传动装置,将电动机输出力矩,传递到左右车轮驱动汽车行驶。集中驱动式电动汽车操作实现技术成熟、安全可靠,但存在体积较重,效率相对不高等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传统集中驱动式电动汽车的不足,寻求一个较佳的方案是本专利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保证电机驱动系统尽可能地轻量化。此外,作为电动汽车专用的电动机,受安装尺寸条件的限制,而且要求体积小,效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高速电机驱动系统,能够在满足动力性要求的基础上有足够的轻便性,且能够减少噪声。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汽车高速电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高速异步电动机或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和位于同一集成壳体内的一级齿轮减速器和齿轮变速器;其中,所述的高速异步电动机外设有电动机壳体,电动机壳体与所述的集成壳体可拆卸连接;高速异步电动机的输出轴与一级齿轮减速器的输入轴为同一根传输轴,传输轴通过轴承依次连接在电动机壳体和集成壳体中;所述的高速电动机为转速在1万转以上的异步电动机或者永磁同步电机。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高速异步电动机为交流感应电机或交流永磁电机。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电动机壳体与集成壳体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齿轮变速器为2-3个前进挡的中间轴式变速器。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集成壳体整体铸造而成。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轴承为双沟球轴承,能承受高速载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抛弃了传统汽车传统用的离合器,高速电动机高效动力输出,减速器减速增扭,变速器进行换挡,从而提高传动效率;在此基础上,电动机的输出轴与以及齿轮减速器的输入轴直接合成为一根传输轴,一级齿轮减速器和齿轮变速器集成到同一壳体中,三者紧密结为一体,使结构更简单,动力传递更加紧密,机械效率更高,同时也减小了体积,安装更加方便,在满足动力性要求的基础上有足够的轻便性,且能够减少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高速电机驱动系统示意图。
图2为高速电机驱动系统的具体结构图。
图3为传统电动机转矩特性图。
图4为高速电机转矩特性图。
图5为高速电机加减速器转矩特性图。
图6为高速电机驱动系统二挡转矩特性图。
图7为高速电机驱动系统一档转矩特性图。
图中:1-高速异步电动机,2-一级齿轮减速器,3-齿轮变速器,4-电动机壳体,5-集成壳体,6-传输轴,7-减速器输入轴前端轴承,8-油封,9-电机输出轴后端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高速电机驱动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高速异步电动机1和位于同一集成壳体内的一级齿轮减速器2和齿轮变速器3;其中,所述的高速异步电动机外设有电动机壳体4,电动机壳体4与所述的集成壳体5可拆卸连接;高速异步电动机的输出轴与一级齿轮减速器的输入轴为同一根传输轴6,传输轴6通过轴承(即图中电机输出轴后端轴承9和减速器输入轴前端轴承7)依次连接在电动机壳体4和集成壳体5中;所述的高速异步电动机为转速在1万转以上的异步电动机或者永磁同步电机。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高速异步电动机1为交流感应电机或交流永磁电机。
所述的集成壳体采用整体铸造的方式制成一体式结构,所述的电动机壳体4与集成壳体5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连接,便于高速异步电动机1和一级齿轮减速器2的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46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SUV的前顶部组件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