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封闭生物磁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34368.7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78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林梦杰;蔡云瑶;许芹萍;田君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液 生物磁 封闭 检测生物样品 自身抗体检测 多聚赖氨酸 假阳性率 生物素化 试剂盒 准确率 磁珠 制备 检测 健康 | ||
本发明涉及用于封闭生物磁珠的方法、包含生物素化多聚赖氨酸的用于封闭磁珠的封闭液及其制备方法、包含所述封闭液的试剂盒以及它们用于检测生物样品的用途,所述方法可以提高检测准确率,特别是降低健康献血者自身抗体检测的假阳性率。
本申请是针对申请号为201610770444.2,申请日为2016年8月30日,发明名称为“用于封闭生物磁珠的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提出的分案申请。
发明领域
本发明一般性地涉及医疗诊断、生物样品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封闭磁珠的方法、封闭液、以及相关的应用。
磁珠是医疗诊断和生物检测等领域常用的原料。磁珠,又称生物磁珠,是指具有细小粒径的超顺磁微球。它们在磁场中能够迅速聚集,离开磁场后又能够均匀分散。它们一般具有合适的且差别较小的粒径,保证了足够强的磁响应性又不会沉降。生物磁珠通常具有丰富的表面活性基团,以便可以和生化物质偶联,并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实现与被待测样品的分离。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把磁珠用于生化样品复杂组分的的分离,能够实现分离和富集的同时进行,有效地提高了分离速度和富集效率,同时也使分析检测的灵敏度大大提升。通过在磁珠表面包被上特异性抗体、受体等,可以用于分离纯化样品中的靶体。磁珠已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分析、核酸分离提取、细胞分选、酶的固定、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食品安全检测等多个领域。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表面包被有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的磁珠可以获得。亲和素和链霉亲和素是由四个相同亚基组成的生物素结合蛋白质,每个亚基均有一个与生物素有高亲和力的结合位点。借助于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之间的高亲和力结合特性,包被了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的磁珠可以结合生物素化的蛋白、多肽、及非蛋白质(如各种DNA、RNA分子)等分子,进而从混合体系中快速分离生物素化成分,进行如免疫分析/检测、亲和纯化、细胞分离、DNA探针分析和mRNA分离等多方面应用。
将抗原(或抗体)标记生物素后,通过生物素与磁珠上的链霉亲和素反应,从而将抗原(或抗体)包被于磁珠,对于磁珠上未连接抗原(或抗体)的多余链霉亲和素,通常通过引入生物素予以封闭。但是由于人体中可能出现抗生物素抗体,以及与磁珠表面其它结构产生反应的抗体,生物素作为小分子,并不能降低这些抗体与磁珠的连接,由此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降低。例如,在某些间接法检测自身抗体的项目中,使用生物素封闭液来封闭磁珠在检测健康献血者的抗体浓度水平时可能出现信号异常升高,导致假阳性。
另外,CN201210180020.2、CN201510050450.6公开了以含有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封闭液对磁珠进行封闭的方法。但是这种BSA封闭液在通用性、检测准确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新的封闭磁珠的方法,以便提高使用磁珠的生物检测的准确率,尤其是降低健康献血者自身抗体检测的假阳性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封闭磁珠的方法和封闭液,其能有效地降低生物检测过程中的假阳性、提高检测准确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标是提供能有效地降低生物检测过程中的假阳性、提高检测准确率的检测产品(例如试剂盒)和相关应用。
本发明的发明人出乎意料地发现,使用生物素化多聚赖氨酸代替生物素来封闭磁珠,能够有效地降低使用磁珠进行的生物检测的假阳性结果,尤其是对于源自于人的生物样品。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降低健康人类献血者自身抗体检测的假阳性率。
本发明一个方面涉及用于封闭生物磁珠的封闭液,所述封闭液包含生物素化多聚赖氨酸。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含生物磁珠、生物素化诱饵和封闭液,其中所述封闭液包含生物素化多聚赖氨酸。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封闭磁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43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