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动链条拆卸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33739.X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6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平;沈胜;宋光荣;王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红塔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L21/00 | 分类号: | B21L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53 | 代理人: | 李中强 |
地址: | 6531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动 链条 拆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维修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传动链条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传动链条是由多个内链节和外链节组装形成,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向在链条的油孔内加注润滑油,用于链条的润滑,防止链条生锈,同时减小链条的摩擦,防止链条磨损。从而提高链条的传动效率和延长链条使用寿命。
但是,随着传动链条的长期使用,链条油孔内容易积碳,积碳过多容易附着在链条和导辊上,致使链条运行时发生阻滞、拖曳等现象,并且摩擦、冲击负荷、电机电流增大,加剧链条磨损和能源的浪费。故而,一旦发现链条油孔出现积碳现象,既需要将链条拆卸成单个的内链节和外链节,以便于清洗。
由于,外链节由下链板和上链板组成,下链板上设置两个销轴,通过将两个内链节安装在下链板的两个销轴上,然后将上链板套在销轴上端,再用螺栓锁紧固定。而上链板常常很紧固的卡接在下链板的销轴上,而又需将上链板拆下后才能将内链节取下进行清洗。目前,传动链条的拆卸一般采用锤、钳等工具敲击下链板的销轴以达到内链节与外链节分离的目的。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花费较长时间,易出现样冲打滑,锤子敲到手的情况;再者,敲击易造成链条物理变形,甚至损坏链条。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传动链条拆卸装置,快速、安全的实现传动链条的拆卸。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动链条拆卸装置,采用两个液压缸注油施压的方式压住传动链条下链板上的两个销轴,由左卡板与右卡板夹住外链节的上链板,在液压缸下压的过程中,左卡板与右卡板相当于向上运动,从而在液压的作用下将上链板提起,便于工人快速将内链节取下,从而实现传动链条的快速、安全拆卸,避免传动链条发生物理变形而被损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新型链条拆卸装置包括本体1、左转轴2、右转轴3、左卡板4、右卡板5、左把手6、右把手7、液压缸Ⅰ8、液压缸Ⅱ9、注油嘴Ⅰ10、注油嘴Ⅱ11,所述的本体1的底部两侧分别安装有左转轴2与右转轴3,左转轴2与右转轴3上分别安装有左卡板4与右卡板5,左卡板4与右卡板5外壁上分别安装左把手6与右把手7,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液压缸Ⅰ8与液压缸Ⅱ9,注油嘴Ⅰ10、注油嘴Ⅱ11分别与液压缸Ⅰ8、液压缸Ⅱ9连通。
进一步,所述的液压缸Ⅰ8包括缸筒Ⅰ12、活塞Ⅰ13、活塞杆Ⅰ14,液压缸Ⅱ9包括缸筒Ⅱ15、活塞Ⅱ16、活塞杆Ⅱ17,所述的缸筒Ⅰ12、缸筒Ⅱ15直接开设在本体1内,与本体1一体成型,缸筒Ⅰ12与缸筒Ⅱ15的底部中央分别开设有与缸筒Ⅰ12与缸筒Ⅱ15连通的槽孔Ⅰ20、槽孔Ⅱ21,缸筒Ⅰ12与缸筒Ⅱ15内分别安装有活塞Ⅰ13与活塞Ⅱ16,活塞Ⅰ13与活塞Ⅱ16底部分别安装有活塞杆Ⅰ14与活塞杆Ⅱ17,活塞杆Ⅰ14与活塞杆Ⅱ17的下端分别位于槽孔Ⅰ20与槽孔Ⅱ21内,注油嘴Ⅰ10通过开设在本体1内的油道Ⅰ18与缸筒Ⅰ12的上部连通,注油嘴Ⅱ11通过开设在本体1内的油道Ⅱ19与缸筒Ⅱ15的上部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油道Ⅰ18与油道Ⅱ19的长度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把手6、右把手7均呈U型结构,U型结构开口朝向本体1的前侧,且两个U型结构的下端横部分别焊接在左卡板4、右卡板5的外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本体1左右两侧侧壁下部分别设置有螺柱Ⅰ22与螺柱Ⅱ24,螺柱Ⅰ22上设置有弹簧片Ⅰ23,弹簧片Ⅰ23的下端与左卡板4的外壁焊接连接,螺柱Ⅱ24上设置有弹簧片Ⅱ25,弹簧片Ⅱ25的下端与右卡板5的外壁焊接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本体1下部左右两侧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台阶26,弹簧片Ⅰ23与弹簧片Ⅱ25的下端端部分别焊接固定在左卡板4于右卡板5的外壁上,弹簧片Ⅰ23与弹簧片Ⅱ25的上端端部分别固定在螺柱Ⅰ22与螺柱Ⅱ24上,弹簧片Ⅰ23与弹簧片Ⅱ25的折弯部分别位于台阶26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的本体1的底部两侧分别均匀的设置有矩齿27,矩齿27上开设有轴孔,相邻两个矩齿27之间开设有卡槽28,所述的左卡板4、右卡板5的上端分别均匀的设置有卡齿29,卡齿29上开设有轴孔,左卡板4、右卡板5上的卡齿29一一安装在本体1底部两侧的卡槽28内,矩齿27位于两个卡齿29之间的齿槽30内,使卡齿29上的轴孔与矩齿27的轴孔对齐,分别通过左转轴2与右转轴3将左卡板4与右卡板5安装在本体1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红塔塑胶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红塔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37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