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EPS系统的钥匙ID验证方法及相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32005.X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3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北;王东琳;张超;赵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科世达(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24 | 分类号: | B60R25/24;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20181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eps 系统 钥匙 id 验证 方法 相关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PEPS系统的钥匙ID验证方法,包括PEPS系统基站利用从智能钥匙获取的钥匙ID副本通过加密算法对智能钥匙存储的钥匙ID进行初步验证;当初步验证通过时,获取钥匙ID的反码,得到反向钥匙ID;根据反向钥匙ID判断钥匙ID与钥匙ID副本是否相同,若是,则判定验证通过。可以在PEPS系统基站和智能钥匙初步验证之后,获取钥匙ID的反码,通过钥匙ID的反码判断钥匙ID和钥匙ID副本是否相同,可以提前发现钥匙ID副本错误,从而避免PEPS系统基站保存错误,增加了PEPS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申请还公开一种钥匙ID验证装置、PEPS系统基站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PEPS系统的钥匙ID验证方法、钥匙ID验证装置、PEPS系统基站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赋予给车辆的功能越来越多,人们使用车辆变得越来越方便。其中,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无钥匙进入车辆并启动车辆的功能,在车辆实施中也叫做无钥匙进入及启动系统(PEPS)。PEPS系统可以通过使用者佩戴的智能钥匙认证车主的身份,进而决定是否开启车门和启动车辆。使用者可以不通过物理的钥匙进入和启动车辆,大大提高用户使用车辆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其中,智能钥匙和PEPS系统之间的通讯是通过加密解密算法来保证安全和可靠性的,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车辆是通过Hitag2的加密解密算法来实现智能钥匙与PEPS系统之间的通讯。
但是,Hitag2算法存在一定的不完备性,在某些情况下使用错误的钥匙ID和相同的密钥也可以通过认证。在其不完备性的基础上,运用在PEPS系统中会出现以下严重的后果。一个是在车辆的PEPS系统适配智能钥匙的时候,PEPS系统可能会保存一个错误的钥匙ID,进而在用户后续使用的过程中导致无法认证通过的情况,即不能进入车辆和不能启动车辆。另一个是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如果两个智能钥匙的密钥相同的时候,在某些情况下其他车主的钥匙可以进入或启动另一个车主的车辆,造成财产安全等问题。
因此,如何避免Hitag2算法的不完备性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PEPS系统的钥匙ID验证方法、钥匙ID验证装置、PEPS系统基站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在PEPS系统基站和智能钥匙初步验证之后,采用取反码方式获取反向钥匙ID,通过反向钥匙ID判断钥匙ID和钥匙ID副本是否相同,可以提前发现钥匙ID副本错误,从而避免PEPS系统基站保存错误,增加了PEPS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PEPS系统的钥匙ID验证方法,包括:
PEPS系统基站利用从智能钥匙获取的钥匙ID副本通过加密算法对所述智能钥匙存储的钥匙ID进行初步验证;
当所述初步验证通过时,从所述智能钥匙获取所述钥匙ID的反码,得到反向钥匙ID;
根据所述反向钥匙ID判断所述钥匙ID与所述钥匙ID副本是否相同,若是,则判定验证通过。
可选的,根据所述反向钥匙ID判断所述钥匙ID与所述钥匙ID副本是否相同,若是,则判定验证通过,包括:
将所述钥匙ID副本与所述反向钥匙ID进行异或运算或同或运算,判断运算结果是否全为预设结果;其中,当进行异或运算时,所述预设结果全为1,当进行同或运算时,所述预设结果为0;
若是,则判定验证通过。
可选的,根据所述反向钥匙ID判断所述钥匙ID与所述钥匙ID副本是否相同,若是,则判定验证通过,包括:
将所述钥匙ID副本进行取反处理,得到反向钥匙ID副本;
判断所述反向钥匙ID副本和所述反向钥匙ID是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科世达(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科世达(上海)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20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