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节水型燃煤锅炉湿烟气深度综合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28776.1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0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斌;刘君伟;袁园;郭静娟;吉宪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0/02 | 分类号: | F25B30/02;F25B15/06;F23J15/02;F22D1/00;F23J15/06;F24D3/18;F22B1/18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轩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节水 燃煤 锅炉 烟气 深度 综合 处理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节能节水型燃煤锅炉湿烟气深度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式热泵和依次连通在锅炉尾部烟气出口和烟囱烟气入口之间的空气预热器、省煤器、电除尘器、引风机、烟气冷却器、脱硫吸收塔、烟气冷凝器和烟气再热器;所述吸收式热泵的驱动热源入口与所述省煤器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吸收式热泵的驱动热源出口与所述烟气冷却器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烟气冷却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省煤器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吸收式热泵的冷源出口与所述烟气冷凝器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吸收式热泵的冷源入口与所述烟气冷凝器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吸收式热泵的余热热源入口与所述烟气再热器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吸收式热泵的余热热源出口与所述烟气再热器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烟气冷凝器还设置有冷凝水排放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节水型燃煤锅炉湿烟气深度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热泵为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节水型燃煤锅炉湿烟气深度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锅炉暖风器,所述锅炉暖风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锅炉暖风器的入风口与锅炉的一次风机或二次风机的出口连接;所述锅炉暖风器的入水口与所述吸收式热泵的热源出口连通,所述锅炉暖风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吸收式热泵的热源入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节水型燃煤锅炉湿烟气深度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暖风器为水媒式锅炉暖风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节水型燃煤锅炉湿烟气深度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汽轮机的凝结水加热器,所述凝结水加热器设置有热水入口和热水出口,所述凝结水加热器的热水入口与所述吸收式热泵的余热热源出口连通,所述凝结水加热器的热水出口与所述吸收式热泵的余热热源入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节水型燃煤锅炉湿烟气深度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水采暖装置,热水采暖装置的供水出口与所述吸收式热泵的余热热源出口连通,热水采暖装置的回水入口与所述吸收式热泵的余热热源入口连通。
7.一种节能节水型燃煤锅炉湿烟气深度综合处理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节水型燃煤锅炉湿烟气深度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吸收式热泵的热媒水通过管道依次经过烟气冷却器和省煤器,最后通过吸收式热泵的驱动热源入口进入吸收式热泵;所述烟气冷却器和省煤器所产生的余热对所述热媒水加热,使所述热媒水的温度达到驱动吸收式热泵运行的温度,驱动吸收式热泵运行;
步骤2,吸收式热泵运行后,制备得到温度低于脱硫吸收塔出口的饱和湿烟气温度的冷媒水,将所述冷媒水经过吸收式热泵的冷源出口通入烟气冷凝器中,采用所述冷媒水冷却由脱硫吸收塔排出的饱和湿烟气,所述冷媒水吸收所述饱和湿烟气的显热和水蒸汽的汽化潜热后温度升高,并经过吸收式热泵的冷源入口通入吸收式热泵中;
步骤3,吸收式热泵提取所述冷媒水吸收的烟气余热并与驱动热源的余热混合后,制备得到余热水;
步骤4,将所述余热水经过吸收式热泵的余热热源出口通入烟气再热器中,利用所述余热水对烟气冷凝器中排出的烟气进行再加热,再加热后的烟气通过烟囱排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能节水型燃煤锅炉湿烟气深度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5,将所述余热水经过吸收式热泵的余热热源出口通入锅炉暖风器中,利用所述余热水的加热通入所述锅炉暖风器的锅炉一次风或二次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能节水型燃煤锅炉湿烟气深度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601,将所述余热水经过吸收式热泵的余热热源出口通入凝结水加热器中,利用所述余热水加热汽轮机凝结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能节水型燃煤锅炉湿烟气深度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602,将所述余热水经过吸收式热泵的余热热源出口通入热水采暖装置中,利用所述余热水供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877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