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骨折复位固定钳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26725.5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3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谢志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志进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A61B17/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6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骨折 复位 固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骨折复位固定钳,包括上下钳体及与上钳体配合使用的临时固定板、复位挡板等配套组件,临时固定板可与上钳体固定或解离,三者配合使用来完成骨折段的复位,在复位过程中还可通过器械的配合和适当的技巧对折端进行加压、分离或旋转等微调,随后通过在临时固定板上置入加压螺钉对骨折段进行临时固定,再将临时固定板与复位钳解离,腾出足够空间后可完成最终固定,待完成最终固定后再取下临时固定板。通过本发明的应用可以较快、较准确的实现骨折复位,并能在复位的同时进行临时固定,简化了复位步骤,节约了手术时间,并能达到更佳的复位固定效果,对于不稳定骨折效果尤为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四肢管状骨的一体化骨折复位固定钳。
背景技术
骨折手术中复位及临时固定是极其关键的一步,通常在这一步耗费的时间最长,尤其对于粉碎性骨折也是最难处理的一步,若能尽快实现理想的复位效果并有效临时固定,手术时间将大大缩短,手术效果也将更为满意。
目前,现有的骨折复位钳功能单一,效果不甚理想,最关键的是复位后不能同时插板固定,而能实现复位的同时即可进行固定的复位钳尚无实际应用产品,申请公布号为CN10501199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无遮挡骨折复位钳”,该专利比较合理的实现了在骨折复位同时的固定,但该专利仅适用于简单骨折,且钢板上螺钉时容易受到阻挡,仍存在一定缺陷。而申请公布号为CN 10397678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骨折复位钳”,如果按说明书中表述夹持块向钳口外侧移动可腾出钢板放置空间实际上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如果是夹持块能向钳口内侧移动反倒有可能实现,但如此设计则趋于理想化,首先,夹持块过小,能否单独完成稳定骨块的任务值得怀疑;其次,若如此设计想要顺利插入钢板则需要切口足够长以及钢板足够薄;再者,按此设计情况下钢板放置位置只能选择夹持块前后两侧,前侧无法进行固定,后侧则空间不足,所以该专利无法达到设计预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骨折复位钳复位效率低、不能实现同时固定的设计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化骨折复位固定钳”,首先通过复位组件实现对骨折段轴线及长度的快速恢复,再通过固定组件对骨折段进行临时固定,为下一步的最终固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骨折复位固定钳,包括下钳体、上钳体及配套组件,下钳体和上钳体通过可拆销钉连接,二者手柄之间通过锁定螺杆可实现锁定加压;下钳体有不同齿型配置可供选择;配套组件由临时固定板和复位挡板组成;上钳体上可自由组配不同型号的临时固定板和复位挡板,临时固定板通过临时固定板固定螺钉与上钳体“U”型齿固定,并可解离,而复位挡板则通过推进螺杆与上钳体钳口近端合拢部连接;由临时固定板、下钳体钳齿和复位挡板三者共同完成复位,复位满意后通过临时固定板上的螺孔进行临时固定,临时固定完成后取下复位钳,继续完成最终固定,最后再取下临时固定板。
所述的下钳体的钳口与手柄以下钳体连接卯孔为界,钳口似餐叉样构造,有不同齿型配置,钳口内侧面均为粗糙面。
所述的上钳体的钳口与手柄以上钳体连接卯孔为界,其手柄部分通过锁定螺杆铆钉连接锁定螺杆,锁定螺杆穿过锁定螺杆通孔后连接下钳体,锁定螺杆上有配套使用的锁定螺杆之螺母和锁定螺杆尾帽,可进行上下钳体的锁定加压。
所述的上钳体的远端钳口部分呈对称排列的“U”型双齿状,每一钳齿上各有一滑孔,通过滑孔可用临时固定板固定螺钉将临时固定板固定,并能在设定范围内调整临时固定板的位置,在钳口近端合拢部分横向设置有两个上钳体螺孔,通过该螺孔推进螺杆可连接复位挡板。
所述的临时固定板为长扁状并带有设定弧度,有不同宽度及长度配置,临时固定板的中间有两枚带内丝的临时固定板固定螺孔,其间距与上钳体滑孔间距相等,通过临时固定板固定螺钉可将其与上钳体相连固定,临时固定板固定螺钉埋入深度不超过临时固定板内面,通过滑孔可调节临时固定板相对于钳口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志进,未经谢志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67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