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26722.1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1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麒;王浩;刘晓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德麒 |
主分类号: | G01N21/3504 | 分类号: | G01N21/3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尾气 遥感检测系统 红外光谱带 数据处理器 红外光源 尾气吸收 波长 红外信号接收器 存储和处理 红外接收器 背景辐射 便携系统 对接收器 尾气检测 传统的 可固定 吸收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本系统采用被动红外原理,即自身不带红外光源,而利用机动车尾气对背景辐射的吸收来进行检测。本系统包括一个红外信号接收器;该红外接收器可以接收一组红外光谱带信号;该组红外光谱带信号至少包括一个能被尾气吸收的波长,以及至少一个不被尾气吸收或基本不吸收的波长。本系统还包括一个数据处理器;该数据处理器可以对接收器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与传统的尾气检测设备相比较,由于本系统自身不带红外光源,所以成本相对较低,系统更加简化,安装也更容易。本系统可固定安装,也可集成为车载或手持等便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被动红外对机动车辆尾气进行检测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16年,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全国的机动车保有量达2.95亿辆,未来5年还将新增机动车1亿多辆。在方便出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之余,机动车尾气也带来了相当大的环境污染问题。环根据保部《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7)》显示,2016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初步核算为4472.5万吨,其中,一氧化碳3419.3万吨,碳氢化合物422.0万吨,氮氧化物577.8万吨,颗粒物53.4万吨,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细颗粒物、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染防治的紧迫性凸显。为此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建立了机动车环境管理新体系,实施了新生产机动车环保信息公开、环保达标监管、加速不达标老旧车淘汰等一系列环境管理制度。这其中,对机动车尾气的检查监测是保证这些措施得以实施的重要一环。
目前对机动车尾气的检测,主要通过“年检”的方式,即车辆根据不同的车龄,定期到指定地点进行尾气检测和其它安全技术的检验。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在检测周期内,不达标的车辆可能在路上已经行驶相当长度一段时间。所以对在路面上行驶的车辆进行实时检测,是机动车辆尾气检测-治理这个监管闭环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对路面行驶的车辆进行尾气检测,可以通过临时抽查或遥感检测两种方法。相比较于后者,临时抽查需要的设备较高,效率低,覆盖面小,所以越来越多的使用遥感检测的方法。
传统的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如美国专利US5650624,日本专利JPH11153544,我国专利CN102128802,需要系统自己的光源,通过光源发射红外光线,被气体吸收后,由接收器接收进行检测分析。红外光源对设备的要求较高,是系统成本的主要部分之一。光源发射后,需要经过反射器的反射才能返回到接收器,或者需要把接收器安装在光源的对面,对系统的安装位置有所限制。加上通常光源尺寸较大,发射光源需要提供较高的能源,所以很难把整个系统简化,做成更方便的例如手持的检测系统。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尾气检测系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的这个缺陷,我们发明了一种利用被动红外的检测系统,系统不用提供红外光源也能对机动车尾气进行遥感检测。
根据“黑体辐射”理论,任何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向外发射光子,作为一个理想的黑体,其辐射强度只与光子波长和黑体的温度有关,如公式一所示。
B(λ,T)=2hc2/(λ5(exp(hc/λRT)-1) (公式一)
其中,
B(λ,T)-黑体的光谱辐射亮度(瓦/米3)
λ-辐射波长(微米)
T-黑体绝对温度(开)
C-光速(2.998×108米/秒)
h-普朗克常数,6.626×10-34焦·秒
K-波尔兹曼常数,1.380×10-23焦/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德麒,未经朱德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67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