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针状焦的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19032.3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7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初人庆;郭丹;宋永一;刘继华;勾连忠;矫德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53/02 | 分类号: | C10G5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针状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产针状焦的工艺方法,包括如下内容:(1)原料油经过减压蒸馏装置得到轻、重馏分油,轻馏分油经过焦化加热炉加热后进入焦炭塔进行充焦;(2)当步骤(1)中轻馏分油对焦炭塔的充焦过程结束后,加热炉进料切换为步骤(1)中所述的重馏分油收集罐中的重馏分油继续对该焦炭塔充焦;(3)当步骤(2)中重馏分油对焦炭塔的充焦过程结束后,加热炉进料切换为步骤(1)中所述轻馏分油收集罐中的轻馏分油继续对焦炭塔充焦。所述方法生产的针状焦具有稳定的流线型纹理、低热膨胀系数等优点,适合于用来生产各种石墨电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针状焦的工艺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用石油系或煤系原料连续生产性能稳定的生产针状焦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针状焦主要用于生产高功率、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每生产一吨高功率石墨电极需要0.15 t~0.30 t针状焦(平均按0.20 t计);每生产一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大约需要1.05t针状焦。针状焦产量是由高功率、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产量决定的,因此电炉炼钢的产量决定了针状焦的需求。随着钢铁时代的发展,废钢产量逐渐增加,推动了电炉钢的发展,必然增加石墨电极特别是高功率、超高功率电极的用量,针状焦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
US4178229公开了一种直馏减压渣油生产优质石油焦的方法,先将减压渣油转化为馏分油和沥青,再进一步将沥青和供氢剂裂化生产优质焦的原料。
US4235703公开了一种用渣油生产优质焦的方法,该方法先将原料经加氢脱硫、脱金属后再经过延迟焦化工艺生产高功率电极石油焦。
US4894144公开了一种同时制备针状焦和高硫石油焦的方法,它采用加氢处理工艺对直馏重油进行预处理,加氢过的渣油分成两部分分别经焦化后再缎烧制得针状焦和高硫石油焦。
US5286371也公开了直馏渣油加氢处理工艺,加氢反应温度379-480℃,反应压力6.8 MPa-34.4 MPa,处理过的重渣油与催化裂化澄清油混合进入溶剂脱沥青装置,脱除沥青后的物流作为针状焦的原料。
CN1325938A公开了一种用含硫常压渣油生产针状石油焦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原料依次经过加氢精制、加氢脱金属、加氢脱硫后,分离加氢生成油得到的加氢重馏分油进入延迟焦化装置,在生产针焦的条件下得到针焦,加氢精制在反应温度350-420℃,氢分压5.0~22.0MPa,氢油比500~1200Nm3/m3的条件下反应。
CN103013567A公开了一种由催化油浆生产针状焦原料的方法,设置保护区和加氢反应区,催化油浆先进入保护区,吸附掉绝大部分催化裂化催化剂粉末,然后与氢气混合进加热炉,加热后进入加氢反应区进行加氢处理反应。加氢反应区前设置保护区,可以滤除催化裂化油浆中夹带的绝大部分催化裂化催化剂粉末,达到保护加氢主催化剂,实现长周期运转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一种生产针状焦的工艺方法,所述方法生产的针状焦具有稳定的流线型纹理、低热膨胀系数等优点,适合于用来生产各种石墨电极。
一种生产针状焦的工艺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1)原料油经过减压蒸馏装置得到轻、重馏分油,分别进入轻馏分油、重馏分油收集灌,轻馏分油经过焦化加热炉加热后进入焦炭塔进行充焦,塔顶生成油进入焦化分馏塔得到气体、石脑油、柴油及蜡油馏分出装置,塔底循环油返回加热炉进行循环操作;
(2)当步骤(1)中轻馏分油对焦炭塔的充焦过程结束后,加热炉进料切换为步骤(1)中所述的重馏分油收集罐中的重馏分油继续对该焦炭塔充焦,塔顶生成油进入焦化分馏塔得到气体、石脑油、柴油及蜡油馏分出装置,塔底循环油返回加热炉进行循环操作;(3)当步骤(2)中重馏分油对焦炭塔的充焦过程结束后,加热炉进料切换为步骤(1)中所述轻馏分油收集罐中的轻馏分油继续对焦炭塔充焦,塔顶生成油进入焦化分馏塔得到气体、石脑油、柴油出装置,焦化蜡油则经过滤后与原料混合进入步骤(1)中减压蒸馏装置,塔底循环油返回加热炉进行循环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90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平稳的开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石油生产的高效分离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