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柴油加氢转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18979.2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75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彭冲;杜艳泽;曾榕辉;吴子明;王仲义;崔哲;隋宝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67/02 | 分类号: | C10G6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柴油 加氢 转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催化柴油加氢转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高芳烃催化柴油与循环氢混合进入I加氢精制反应区进行反应;(2)步骤(1)获得的生成油与循环氢混合进入II加氢精制反应区进行进一步反应,反应温度比I加氢精制反应区高30~120℃,液时体积空速比I加氢精制反应区低0.2~1.5h‑1;(3)步骤(2)获得的生成油与循环氢混合进入加氢裂化反应区进行烃类加氢转化反应;(4)步骤(3)获得的生成油经分离分馏系统,获得气体、轻石脑油、重石脑油、柴油馏分,部分柴油循环回II加氢精制反应区,部分柴油出装置。该方法提供的催化柴油加氢转化方法,可以有效增产芳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炼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处理催化柴油生产高质量汽油兼产优质柴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催化裂化是目前石油炼制工业中最重要的二次加工过程,也是重油轻质化的核心工艺。随着全球石油日益重质化,FCC装置的处理能力也不断提高,以各种重质油为原料,通过催化裂化反应得到主要产品高辛烷值汽油,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硫、氮、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或十六烷指数低,且安定性极差的催化柴油。而且环保法规的要求也日益苛刻,同时柴油产品的指标也在逐步提高,对其中的硫含量、芳烃含量、十六烷指数等均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在降低这部分劣质柴油的产量的同时,也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以满足企业产品出厂的要求。
催化加氢技术对于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合理利用石油资源,改善产品质量,提高轻质油收率以及减少大气污染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当前这种石油资源变重变差的条件下,催化加氢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出来,通过合适的加氢,可以提高燃料油品中的氢碳比,优化产品质量并且提高排放标准,目前已成为石油化工领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过程可分为加氢处理和加氢裂化。
由于催化柴油性质的十分恶劣,所以当前可以进行处理的手段比较单一,就我国而言,能依靠的手段主要为将催化柴油与加氢技术进行组合加工,如将催化柴油与直馏柴油混合后进行加氢精制、将催化柴油与直馏蜡油混合后进行加氢裂化以及近年来出现的将催化柴油单独进行裂解生产汽油的转化技术。
CN1955257A介绍了一种多产优质化工原料的方法,主要是将劣质催化催化裂化柴油与加氢原料按比例混合,然后通过控制反应条件生产催化重整原料及优质蒸汽裂解制乙烯原料。虽然可以加工催化裂化劣质柴油,增加了劣质原料的加工途径并转化为优质产品,但是掺炼催化柴油的比例仍受到一定的限制,可处理的催化柴油量很小,同时在高压条件下加工催化柴油氢气的消耗量很大。
CN103773455A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植物油、催化柴油联合加氢工艺方法,本质上还是通过加氢精制的方式处理催化柴油,虽然通过合适的原料配比可以加工催化柴油,但是由于柴油产品指标的限制,可掺炼的催化柴油量很小,无法彻底解决大催化炼油企业的大量催化柴油的处理问题。
CN104611029A公开了一种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转化方法,催化柴油与氢气混合后先进入加氢精制反应器进行加氢精制反应,然后再进入加氢裂化反应器进行加氢裂化反应。虽然通过一定的催化剂级配作用可以加工催化柴油组分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但是化学氢耗相对较高,对企业的氢气资源要求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加工催化柴油原料的加氢裂化工艺方法。在系统掌握反应压力、反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芳烃饱和的影响规律的基础上,设置两个不同的加氢精制反应区,解决了高芳烃柴油原料在常规加氢精制过程中的单环芳烃选择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催化柴油加氢转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89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