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叉路口渠化系统及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17201.X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3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苏木标;刘谨菡;何玉林;吴会阁;李文平;王微微;王晓天;黄梦涛;马雷强;李彦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13120 | 代理人: | 王丽巧 |
地址: | 0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叉 路口 系统 设计 方法 | ||
1.一种交叉路口渠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条道路以及设置在四条道路交叉口的中心桥;每条道路在与中心桥预设距离处,设置有微型立交桥;
每条道路包括双向四车道,在进入微型立交桥之前,所述四车道依次为右转车道、直行左转车道、对向内侧车道、对向外侧车道;所述微型立交桥包括交叉的两部分,实现中间两车道的交叉,在微型立交桥与中心桥之间,每条道路的四车道依次为:右转车道、对向内侧车道、直行左转车道、对向外侧车道;
在经过微型立交桥后,从每条道路的直行左转车道向左分出一左转车道,与相应道路的对向内侧车道连接;
每条道路的右转车道与相应道路的对向外侧车道连接;
所述中心桥上以及所述中心桥的下方均设置有双向两车道,双向两车道与相应道路的直行左转车道和对向内侧车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立交桥包括交叉设置的桥上部分和桥下部分;
直行左转车道设置在桥上部分,对向内侧车道设置在桥下部分;或者,对向内侧车道设置在桥上部分,直行左转车道设置在桥下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桥上部分高于地平面,桥下部分与地平面齐平;
所述桥上部分的高度大于预设阈值。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桥上部分高于地平面,桥下部分低于地平面;
所述桥上部分和所述桥下部分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阈值。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条道路左右两侧设置有非机动车道,道路上还设置有人行横道用于连接两侧的非机动车道;
所述桥上部分设置在所述人行横道的上方,所述桥下部分设置在所述人行横道的下方。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交叉路口渠化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路口中心桥以及各道路的位置;
根据中心桥以及各道路的位置,确定各道路中微型立交桥的设置位置;
根据路口各个方向的车流量,确定微型立交桥中直行左转车道与地平面之间的高度差、对向内侧车道与地平面之间的高度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微型立交桥中直行左转车道与地平面之间的高度差、对向内侧车道与地平面之间的高度差,包括:
判断从微型立交桥驶入路口的车流量是否大于从微型立交桥路口驶出的车流量;
若是,则设置微型立交桥的桥上部分为对向内侧车道,设置微型立交桥的桥下部分为直行左转车道;
若否,则设置微型立交桥的桥上部分为直行左转车道,设置微型立交桥的桥下部分为对向内侧车道;
其中,所述桥下部分与地平面齐平。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微型立交桥中直行左转车道与地平面之间的高度差、对向内侧车道与地平面之间的高度差,包括:
确定路口各个方向在统计周期内每个单位时间的车流量;
设置微型立交桥中直行左转车道和对向内侧车道的初始高度,确定统计周期内全部车辆经过微型立交桥的总通过时间;
判断所述总通过时间是否满足优化要求,若不满足则重新设置微型立交桥中直行左转车道和对向内侧车道的高度并计算总通过时间,直到所述总通过时间满足优化要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要求为:总通过时间小于预设时间阈值,或者,总通过时间的计算次数达到预设次数阈值。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统计周期内全部车辆经过微型立交桥的总通过时间,包括:
获取不同车流量的情况下,每辆车通过微型立交桥的时间;
根据所述各个方向的车流量以及每辆车通过微型立交桥的时间,确定统计周期内全部车辆经过微型立交桥的总通过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未经石家庄铁道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720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五岔路口二层立交桥
- 下一篇:一种基于土工网加筋路基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