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11325.7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2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惠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仁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1 | 代理人: | 张蓓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端连接 补偿线 电源芯片 共模电感 量子点层 整流滤波电路 电感 液晶显示器 背光模组 电源电路 背光板 导光板 反射膜 输入端 正绕组 绕制 光源 补偿端子 金属线栅 远程调压 偏振层 电路 供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模组,包括光源、背光板及导光板,背光板上设有量子点层,导光板上设有与量子点层相对的反射膜,量子点层和反射膜之间设有金属线栅偏振层;光源通过电源电路供电;电源电路包括电源芯片、与电源芯片输出端连接的共模电感,共模电感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滤波电路;共模电感的正绕组和负绕组上各同步绕制一根补偿线,补偿线的输入端与电源芯片的输出端连接,补偿线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本发明只需在电感的正绕组和负绕组上各同步绕制一根补偿线即可连接远程调压补偿端子,并不会增大电感体积;因此,本发明电路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晶显示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具有功耗低、清晰度高、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光学特性好等特点,是理想的显示器件,广泛应用在电视、电脑和各种显示器上。
液晶显示器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盒,下基板玻璃上设置TFT(薄膜晶体管),上基板玻璃上设置彩色滤光片,通过TFT上的信号与电压改变来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动方向,从而达到控制每个像素点偏振光出射与否而达到显示目的。
液晶显示器的技术革新是4K,4K的发展为我们带来比现有的1080p高得多的分辨率。液晶显示器在具有4K技术的同时,液晶显示器的超薄体验也成为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众所周知,欲实现超薄技术,就需要将电源模块印制在电路板上,采用模块组建电源系统具有设计周期短、可靠性高、系统升级容易等特点。
现有大尺寸液晶显示器的电源模块,采用大功率大电流输出的电源模块,为了减少输出线压降,一般会选择带有远程调压补偿端子的电源芯片,以补偿电源模块输出到负载端输入端口的线压降。
如若要在电源电路中应用远程调压补偿端子,则无法在电源芯片输出级使用共模电感,因为远程调压补偿端子的原理是将电源芯片的输出采样端从电源芯片内部转移到负载的输入端口,这样通过电源芯片内部的负反馈控制系统来达到稳压目的,而使用共模电感,相当于在功率输出线上和信号采样线上并入感性器件,其电流滞后电压90度,使功率输出线和信号采样线的相位不同步,极易破坏负反馈系统的稳定,形成振荡。
由于电源模块不使用共模电感则无法很好的抑制输出噪声,使用了共模电感而不使用远程调压补偿端子又会有较大的线压降,使负载端电压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模组。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模组,包括光源、背光板及导光板,所述背光板上设有量子点层,所述导光板上设有与量子点层相对的反射膜,所述量子点层和反射膜之间设有金属线栅偏振层;所述光源通过电源电路供电;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与市电正输出端连接的保险丝、与市电负输出端连接的限流电阻,
所述保险丝和限流电阻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源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有共模电感,所述共模电感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滤波电路;
所述共模电感的正绕组和负绕组上各同步绕制一根补偿线,所述补偿线的输入端与电源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补偿线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
作为优选,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与所述共模电感和所述补偿线输出端连接的压敏电阻,所述压敏电阻的正负输出端并联有泄放电阻,所述泄放电阻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的输出端连接电容组,所述电容组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感,所述第二电感的输出端连接有整流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感的正绕组和负绕组上同步绕制一根与泄放电阻输出端连接的第一补偿线,所述第一补偿线的输出端与电容组的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仁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仁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13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TN/STN偏光薄膜色相调控方法
- 下一篇: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