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波束接收下的时频偏差估计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05416.X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76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贾亚男;周化雨;汪绍飞;黄甦 | 申请(专利权)人: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408 | 分类号: | H04B7/0408;H04B7/08;H04L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关宇辰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束 接收 偏差 估计 方法 装置 用户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波束接收下的时频偏差估计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基于不同类型的TRS分别估计出不同波束对应的CTO、CFO、频域相关性和时域相关性;估计当前DMRS资源单元处的第一弱信道增益;对第一弱信道增益进行CTO补偿,获得没有CTO的第二弱信道增益;对第二弱信道增益进行频域滤波,获得DMRS资源单元处滤波后的第三信道增益;采用第三信道增益,在频域对非DMRS资源单元处的资源网格进行线性插值,获得非DMRS资源单元处的第四信道增益;根据第四信道增益重新确定整个DMRS符号上存在CTO时的第五信道增益;对第五信道增益进行时域滤波,获得DMRS符号处滤波后的第六信道增益;对非DMRS符号上的信道增益进行CFO的重新建模,获得整个时频网格上的等效信道增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波束接收下的时频偏差估计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基站能够周期性地发送小区指定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RS),也称为公共参考信号(CommonReference Signal,CRS),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通过跟踪此参考信号,在时间和频率上与基站保持同步。换言之,由于UE和基站的硬件差异,如晶振不同步等,总是会有一定的时频偏差,UE通过跟踪基站周期发送的CRS信号,来计算并纠正此时频偏差。此时频偏差又可分别称为载波定时偏差(Carrier Timing Offset,CTO)和载波频率偏差(CarrierFrequency Offset,CFO)。
在5G NR(New Radio,新空口)系统中不存在CRS信号,但为了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部属场景的需求,需要不同的时频跟踪参考信号(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TRS)进行动态或半静态地配置,以满足在最小化资源开销的情况下,通过给UE提供高精度的时频同步来获得最优的接收机性能。
现有的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会议结论中,NR系统的UE可以配置多个类型的TRS资源以支持multi-TRP(多发射源)形成的multi-beam(多波束)的传输方案。当多个波束之间不是QCL(Quasi co-located,拟共站址)时,其中QCL的参数为时延扩展、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多普勒偏移,其中平均时延和多普勒偏移分别对应于CTO和CFO,每一个波束将配置自己的TRS信号,以获得对应的大尺度参数。由于UE接收机需要同时接收多个波束发来的数据,且在UE看来,其不用知道多个波束之间的关系,当不同波束之间的大尺度参数相差较大时,若不能合理使用对应的大尺度参数,信道估计将不准,进而导致接收机性能下降。
LTE系统中一般只能基于CRS获得一类CTO和CFO估计值,而且CTO和CFO补偿都是在时域对接收信号(FFT前的信号)进行处理。当5G NR系统中存在multi-TRP形成的multi-beam的传输方案时,多类TRS信号将基于各自对应的波束获得多类大尺度参数值,传统的时域CTO和CFO补偿算法将不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多波束接收下的时频偏差估计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能够基于不同TRS估计出来的大尺度参数,在频域对解调参考信号估计的信道进行等效变换,获得整个时频网格的信道估计值,提高接收机的接收性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波束接收下的时频偏差估计方法,包括:
基于不同类型的TRS分别估计出不同波束对应的CTO、差CFO、频域相关性和时域相关性;
基于DMRS估计出当前DMRS资源单元处的第一弱信道增益;
采用所估计出的CTO对所述第一弱信道增益进行CTO补偿,并获得没有CTO的第二弱信道增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54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