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高温原位双轴拉伸压缩疲劳测试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4345.1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3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宏伟;谢英杰;张建海;王云艺;国磊;赵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8 | 分类号: | G01N3/18;G01N3/32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100 | 代理人: | 王怡敏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温 原位 拉伸 压缩 疲劳 测试 平台 | ||
1.一种超高温原位双轴拉伸压缩疲劳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轴载荷加载单元、超高温环境加载单元、信号检测控制单元,所述双轴载荷加载单元是:电动缸(2)通过电动缸前法兰(16)、法兰连接架(3)固定安装在平台支撑块(15)上,电动缸输出轴与一级力传感器(32)、二级力传感器(33)螺纹连接,二级力传感器(33)与夹具体之间装有隔热板(25),并通过螺栓连接起来,构成载荷驱动模块;平面相对四个方向布置的四个载荷驱动模块和十字形试件(46)装配组成双轴载荷加载单元;
所述超高温环境加载单元包括对开式中频感应加热炉和真空密封腔两部分,所述对开式中频感应加热炉通过前感应线圈固定立条(20-1)、后感应线圈固定立条(20-2)固定在真空密封腔的前屏蔽层(35-1)、后屏蔽层(35-2)内壁上,通过前感应线圈(7-1)、后感应线圈(7-2)对十字形试件(46)中心部分在真空环境或惰性气体环境下进行超高温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原位双轴拉伸压缩疲劳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缸(2)的输出端为螺纹孔结构,与一级力传感器(32)、二级力传感器(33)螺纹连接,一级力传感器(32)上设置传感器支撑套筒(24),夹具水冷杆(31)与隔热板(25)、二级力传感器(33)通过法兰连接,夹具水冷套筒(30)通过螺栓固定在夹具水冷杆(31)上,两者之间存在冷却水循环线路,在夹具水冷套筒(30)上的夹具冷却进水口(26)和夹具冷却出水口(27)连接冷却水循环系统,对夹具体进行冷却;夹具水冷杆(31)端部安装下夹具(29)和上夹具(28),通过上夹具(28)的拆装实现对十字形试件(46)的装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原位双轴拉伸压缩疲劳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开式中频感应加热炉是:前、后感应线圈(7-1、7-2)分别嵌套在前、后陶瓷绝缘层(21-1、21-2)外部,在前、后感应线圈(7-1、7-2)内部分别设置前、后石墨坩埚(23-1、23-2),前、后石墨坩埚(23-1、23-2)外部嵌套前、后保温石墨毡(22-1、22-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超高温原位双轴拉伸压缩疲劳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开式中频感应加热炉通过固定在前、后感应线圈(7-1、7-2)上的前、后感应线圈固定立条(20-1、20-2)与真空密封腔的前、后屏蔽层(35-1、35-2)装配,前、后密封腔内层(39-1、39-2)与前、后屏蔽层(35-1、35-2)过盈配合,嵌套在前、后屏蔽层外部;前、后密封腔内层前端部通过螺栓与密封腔前门(8)连接,与前部高温炉构成一个整体,打开密封腔前门时,前部高温炉随之与后部高温炉分开,进行十字形试件的装夹和拆卸;密封腔前门(8)与密封腔前法兰(9)通过铰链连接,通过密封腔门把手(4)对其进行开关操作;密封腔外层(14)为双层一体式结构,与密封腔前法兰(9)和密封腔后法兰(34)螺栓连接,使密封腔前法兰(9)和密封腔后法兰(34)固定在密封腔外层(14)上;密封腔后盖(38)螺栓连接在密封腔后法兰(34)上,且两者之间安装后观测玻璃(36),并通过密封圈Ⅰ(37)密封;密封腔前门(8)与密封腔前法兰(9)之间通过密封圈Ⅱ(41)进行密封;八个O型密封环(40)安装在密封腔外层(14)的孔与夹具水冷套筒(30)之间,前观测玻璃(13)通过压板法兰(12)安装在密封腔前门(8)中部,并通过密封圈Ⅲ(42)密封;密封腔外层(14)安装有水冷却感应电极端盖(6)、进气阀(10)、真空压力规(43)、腔体冷却水进水口(44)和腔体冷却水出水口(45),分别进行感应线圈通电、控制腔体进气量、检测腔体内真空度、对腔体进行水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温原位双轴拉伸压缩疲劳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密封腔嵌套在前、后密封腔体支撑筒(11-1、11-2)内,前、后密封腔体支撑筒(11-1、11-2)通过八个密封腔体支撑架(5)与平台支撑块(15)连接,把真空密封腔和腔内的对开式中频感应加热炉安装在在平台支撑块(15)上;前平台支撑板Ⅰ、Ⅱ(1-1、1-2)和后平台支撑板Ⅰ、Ⅱ(1-3、1-4)分别与平台支撑块(15)螺栓连接,同时通过八个支撑肋板(17)将其固定在载物台(18)上,载物台(18)安装在气浮隔振台(19)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434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