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钥导入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00159.0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83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陆舟;于华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H04L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钥 导入 实现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密钥导入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智能密钥设备将签名公钥和使用预置的保护密钥对签名公钥进行签名得到的签名公钥密文分别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使用预置的保护密钥和接收的签名公钥对接收的签名公钥密文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将从数字证书认证中心获取的签名证书数据包发送给智能密钥设备;智能密钥设备使用保存的工作密钥对签名证书数据包进行验证,如验证通过则从加密证书私钥并将其与加密证书对应保存。本发明技术方案是在密钥导入的过程中添加设备与服务器的互信过程,提高导入密钥的安全性;并且可以导入多个非对称密钥对,使用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钥导入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密钥设备广泛应用于网上银行等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领域,它是一种带有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小型硬件装置,可通过诸如计算机等终端的数据通信接口与终端相连接,利用内置的密钥算法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智能密钥设备内通常存储用户的密钥以及数字证书,还可以存储用户数据(如个人文件资料、照片等涉及用户隐私的数据)。在现有技术中,密钥的导入没有服务器的参与,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密钥导入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密钥导入的实现方法,包括:
步骤P:当智能密钥设备接收到生成密钥请求之后生成签名密钥对,并将所述签名密钥对中的签名公钥返回;
步骤A:当智能密钥设备接收到获取签名公钥密文请求之后,使用预置的保护密钥对所述签名公钥进行加密得到签名公钥密文,并将所述签名公钥密文返回;
步骤B:当智能密钥设备接收到获取工作密钥请求之后生成工作密钥并保存,根据预置的保护密钥和所述工作密钥生成第二加密数据,并将所述第二加密数据返回;
步骤C:当智能密钥设备接收到签名证书、加密证书、加密证书私钥密文、第一密钥二次密文和第三校验数据时,使用保存的工作密钥对所述加密证书私钥密文和所述第一密钥二次密文进行加密,并从加密结果中提取第二校验值;判断所述第二校验值与接收到的所述第三校验数据是否相同,如不相同则报错,结束,如相同则使用保存的所述工作密钥对所述第一密钥二次密文进行解密得到第一密钥密文;根据所述签名证书检索对应的签名私钥,使用检索到的签名私钥对所述第一密钥密文进行解密得到第一密钥;使用所述第一密钥对所述加密证书私钥密文进行解密得到加密证书私钥并将其与所述加密证书对应保存。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预置的保护密钥和所述工作密钥生成第二加密数据包括:使用预置的保护密钥对所述工作密钥进行加密生成第一加密数据,从所述第一加密数据中提取第一校验数据,使用所述保护密钥对所述工作密钥和所述第一校验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加密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使用预置的保护密钥对所述工作密钥进行加密生成第一加密数据,具体为:所述智能密钥设备对所述工作密钥进行填充得到第一填充数据,使用预置的保护密钥对所述第一填充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使用所述保护密钥对所述工作密钥和所述第一校验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加密数据,具体包括:所述智能密钥设备将所述第一填充数据、所述第一校验数据、第一预设数据进行拼接得到第一拼接数据,对所述第一拼接数据进行填充得到第二填充数据,使用所述保护密钥对所述第二填充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加密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从所述第一加密数据中提取第一校验数据包括:所述智能密钥设备从所述第一加密数据中提取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第一校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密钥设备从所述第一加密数据中提取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第一校验数据具体为:所述智能密钥设备将所述第一加密数据从高位到低位依次分为第三包数据、第二包数据、第一包数据;从所述第一包数据中的高位起提取预设长度数据得到所述第一校验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01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