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陈伤子种子规模化育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99644.0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3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罗婵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爱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C1/00;A01C1/08;A01C21/00;C05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陈伤子 种子 规模化 育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陈伤子种子规模化育苗方法,属于现代中草药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陈伤子又叫光萼茅膏菜,属多年生柔弱小草本。地下有球茎,白色。茎直立,纤细,夏天枯萎。叶互生光萼茅膏菜,半月形,长0.5-0.8cm,宽2.5-5mm,具红色腺毛。蝎尾状聚伞花序于枝顶,花两性,小型,花萼钟形,裂片5;花瓣5,白色;雄蕊5;子房无毛,1室,胚珠多数,花柱3。蒴果长约2mm。种子细小,椭圆形。花期5-6月。常生长于潮湿的草丛或林地。该植物有毒,全草含茅膏莱醌、蓝雪醌、脂肪酸、氰甙等。叶的水浸液触及皮肤,可引起灼痛、发炎;球茎局部外敷,有止痛作用,但不能多用。产于我国南方地区,野生居多,尤以温州一带最多。
目前陈伤子育苗的主要采用球茎实现,而球茎育苗在栽培过程中因整齐大小不一造成管理困难。而陈伤子种子很多,容易形成规模化育苗,但是种子育苗经常出现幼苗感病率高、苗体不健壮整齐、移栽成活率低、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陈伤子育苗存在幼苗感病率高、苗体不健壮整齐、移栽成活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陈伤子种子直播育苗方法,便于陈伤子大田育苗的繁殖技术,克服了现有育苗技技术的局限性。
本发明提供利用陈伤子种子规模化育苗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陈伤子种子直播育苗的苗圃选地要求:苗圃为新开荒平地或缓坡地、排水良好的稻田,土质为沙壤土,先年整好地,垦土深20cm。
(2)播种时间:2月下旬至3月上旬。
(3)种子处理:用水净选种子,播种前陈伤子种子用100ppm赤霉素+500倍多菌灵+10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在25~30℃浸泡5~12h,沥干水分,拌入5~10倍量种子的河砂,河砂与种子混合均匀后再放入搅拌机中打磨25~60min。
(4)搭棚开厢:棚高1.8~2.0m,根据地势决定棚宽和棚长,1~2亩为一棚,厢宽1.2~1.5m,在分厢整地时每亩施入复混肥50kg作基肥,均匀挖入土中,与土充分混匀,平整厢面后,覆盖5cm厚配制基质。
(5)播种密度:均匀播种,每亩播种4~8kg,均匀覆盖基质2cm,用喷雾器以细雾将厢面淋透,搭建30cm高小拱棚,3叶期后,大棚内昼夜温度能保持25℃以上后揭除拱棚。
(6)出苗前管理:厢面温度保持25℃以上,根据当地3~4月份的天气状况,埋地温线升温;棚内湿度80~85%,每2~3h检查一次,保持厢面湿润,用喷雾器以细雾补充厢面水分,直至出苗70%以上。
(7)出苗后的前期管理:待出苗60%后,根据厢面干燥情况进行喷雾补水至喷透土壤,借补水时用喷雾器喷施营养液,60%出苗后一个月内,按每7天为一周期,喷A号营养液,一个月后至取苗阶段,每5天喷施一次B号营养液,每次施入营养液200~250kg/亩。
(8)出苗后的中后期管理:植株长至3叶以后,苗期进入中期管理,4叶后进入后期肥水管理,每隔3~5天一次施入用B号营养液150~200kg/亩。
(9)出苗移栽:5月上旬开始进行幼苗移栽,选有4叶以上、根系发达健壮、色白、根茎直径0.4cm以上的健壮苗在晴天或阴天带土移栽,取苗前1~2天喷施一次B号营养液150~200kg/亩。
上述河砂的颗粒大小为0.5~20目。
步骤(4)中所述基质的的配制方法:新开荒土与河沙比为1:3或全部为河沙都可以。
步骤(7)中所述营养液的配方如下:
A号营养液配方:KH2PO4 35mg/L、KI 3mg/L、H3BO3 25mg/L、MnSO4·4H2O 20mg/L、ZnSO4·7H2O 50mg/L、NaMo4·2H2O 1mg/L、CuSO4·5H2O 0.1mg/L、CoCl2·6H2O 0.2mg/L、FeSO4·7H2O 20mg/L、GA3 0.5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爱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沙爱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96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