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变速电机的传动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99388.5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0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屠申富;屠昌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屠申富;屠昌德 |
主分类号: | F16H3/02 | 分类号: | F16H3/02;F16H57/023;F16H57/028;F16D43/0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605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变速 电机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动变速电机的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三轮车、电动汽车普遍采用无刷轮毂电机、无刷差速电机及串励电机这三种电机,由电机通过传动结构来驱动车辆的前进、后退以及变速等功能,但是,现有的双向自动变速电机传动机构存在结构较为松散的问题。
为此,申请人设计了一种双向自动变速电机传动装置并申请了中国专利(其申请号为:201520526628.5;其公告号为:CN204900704U),该双向自动变速电机传动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均轴向固定在壳体内的主轴和转轴,主轴上套有单向器,单向器包括具有外齿牙的外环和与主轴固定的内环,主轴上轴向固定有齿轮,外环上固定有连接件,主轴上还周向固定有传动件,转轴通过齿轮传动结构同时带动外环和齿轮转动,齿轮和内环通过设置于两者之间的变速机构联动。该双向自动变速电机传动装置将用于实现车辆正向行驶和反向倒退功能的各个零部件均分布在主轴的轴线上,大大减少了各个零部件之间的间隙,使得整个传动装置结构更加紧凑。
其中,其变速机构包括套设在主轴上的行星齿轮机构和套设在主轴上并与齿轮相固定的环形板,行星齿轮机构包括齿圈、太阳轮和行星架,太阳轮与齿轮相连,行星架与内环周向固定,环形板的端面上铰接有向心块,向心块至少有两块且沿周向均布,主轴上还套设有呈筒状的抵靠件,抵靠件的一端与环形板相抵,向心块和抵靠件之间设有通过向心块的转动带动抵靠件向行星架方向轴向移动的导向组件二,齿圈和行星架之间设有当抵靠件向行星架方向轴向移动时能使齿圈和行星架联动的连接结构。当车辆处于一挡时,由内环缓慢转动带动主轴低速转动,行星架与齿圈之间断开连接,齿圈随着齿轮空转,切换至二挡时,齿轮高速转动,带动向心块动作,抵靠件向行星架方向轴向移动并使齿圈和行星架之间实现联动,将较高的转速依次传递至行星架、内环和主轴上,实现高速输出。
但是,上述变速机构中采用行星齿轮来实现动力传递,使用过程中容易发出噪音,且挡位切换的过程中会产生瞬间的速度变化,对内部零部件以及相应的连接设备产生较大的冲击,零部件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变速电机的传动机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缓解挡位切换时产生的冲击。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自动变速电机的传动机构,包括主轴、套设在主轴外的齿轮以及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离合结构,所述离合结构的输入端与上述齿轮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还包括传动件一以及传动件二,所述传动件一与上述离合结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件二与上述主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件一和/或传动件二上具有倾斜设置的传动面且传动件一能通过上述传动面对所述的传动件二施加传动的作用力。
本自动变速电机的传动机构为双向自动变速电机传动装置中高速前进(俗称“二挡”)部分的传动结构,其中的离合结构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类似,用于在齿轮低速转动时使输入端和输出端相分离,可各自自由转动,在齿轮高速转动时使输入端和输出端结合,同步转动。本自动变速电机的传动机构工作时,当车辆未切换到二挡时,即转速较慢时,离合结构处分离,齿轮带动离合结构的输入端低速转动,离合结构的输出端、传动件一和传动件二随主轴转动。当车辆切换到二挡时,齿轮高速转动,离合结构结合,离合结构上较高转速的输入端带动低转速输出端、传动件一和传动件二开始高速转动,此时,因传动件一与传动件二之间通过倾斜的传动面进行动力传递,则传动件一瞬间施加在传动件二上的作用力将被分散为沿轴向和周向的两个分力,使得传动件一对传动件二施加的使其周向转动的作用力被瞬间减弱,大大削弱了转速变化带来的冲击力,保证了产品各零部件之间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自动变速电机的传动机构中,所述传动面包括位于所述传动件一上的传动面一以及位于传动件二上的传动面二,所述传动面一和传动面二的倾斜方向相同且两者相贴靠。通过传动面一和传动面二之间的面接触可使传动件一和传动件二之间的动力传递接触面更大,动力传递更稳定,且也能起到更好的冲击力削弱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屠申富;屠昌德,未经屠申富;屠昌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93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