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作用带随动机械锁油缸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99016.2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0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卢士军;叶赟;刘海军;李树青;田占军;平伟;吕俊明;杨闯;郑贤;陆柯;朱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公联洁达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无锡市吉羊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6;F15B15/28;F15B21/08 |
代理公司: | 无锡松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316 | 代理人: | 朱亮淞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用 带随动 机械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作用带随动机械锁油缸。
背景技术
在桥梁顶升的过程中使用液压千斤顶顶升重物是工程中常见的施工方法,尤其是几百吨以上的重载工件施工情况,油压顶升是唯一可行的选择。但是,如果液压千斤顶在顶升时发生意外内泄的意外因素,使重载顶升的安全性受到限制。并且,在采用传统的顶升工艺时,往往由于荷载的差异和设备的局限,无法消除油缸失效对顶升构件造成的附加应力从而引起构件失效,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有自锁式液压千斤顶,在活塞杆向上顶升的过程中,通过工人不断的手动旋紧螺盘,已达到对活塞杆的自锁,保证活塞杆在顶升时,由于承载力过大导致的回落现象,但是,在工人作业时,由于旋合不到位,或者活塞杆失效等情况时,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双作用带随动机械锁油缸,机械式旋合螺盘,保证自锁性能,降低作业时的事故风险。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作用带随动机械锁油缸,包括支撑套筒和油缸,所述支撑套筒为开口向上的筒体结构,所述支撑套筒内设置有倒置的油缸,所述油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缸体与支撑套筒内壁接触设置,所述活塞杆的伸出端固定设置在支撑套筒的底部,所述缸体通过液压油的进、出在支撑套筒内进行上、下往复运动;
所述缸体外壁设置有螺纹,所述缸体外圈配合设置有螺盘,所述螺盘的外圈上设置有轮齿结构,所述支撑套筒侧壁上设置有支架板,所述支架板设置在螺盘的下方,所述支架板上设置有动力装置和主动齿轮,所述动力装置驱动设置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旋转轴平行于螺盘的中心轴,且所述主动齿轮与螺盘啮合传动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板上设置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的检测触头与螺盘的底面间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距离传感器的检测触头与螺盘的底面之间的间隙值L为3mm。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为液压马达,所述液压油马达上设置有进、回油接口,所述进、回油接口上均设置有节流阀。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第一进油油路和第二进油油路,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将缸体分隔为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第一进油油路、第二进油油路的进油端均开设在活塞杆的伸出端,所述第一进油油路的出油端开设在所述活塞的下方,且与所述活塞相邻设置,所述第一进油油路通向有杆腔,所述第二进油油路的出油端穿过所述活塞,且所述第二进油油路通向无杆腔。
进一步的,所述缸体的顶部设置有球形鞍座。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螺盘转动对千斤顶进行自锁,且由液压系统控制,运行稳定,降低施工中的事故风险,且距离传感器与螺盘间隙设置,当活塞杆顶升缸体时,螺盘跟随上升,则螺盘与距离传感器间隙增大,距离传感器将信号反馈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液压马达工作,驱动主动齿轮,使螺盘向下转动进行自锁,当螺盘向下转动达到与距离传感器的预设间隙时,距离传感器将信号反馈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液压马达停止工作;反之,缸体下降时,控制系统控制液压马达工作,驱动主动齿轮反转,使螺盘转动向上运动,且始终与距离传感器保持一定的间隙,稳定而且匀速运动,以保证自锁的实时性,提升施工时的安全系数,并且极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液压马达通过液压装置的控制,其流量可控,运行稳定。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一种双作用带随动机械锁油缸,包括支撑套筒1和油缸,所述支撑套筒1为开口向上的筒体结构,所述支撑套筒1内设置有倒置的油缸,所述油缸包括缸体4和活塞杆14,所述缸体4与支撑套筒1内壁接触设置,所述活塞杆14的伸出端固定设置在支撑套筒1的底部,所述缸体4通过液压油的进、出在支撑套筒1内进行上、下往复运动;所述缸体上设置有进出油口,通过将油缸倒置,使活塞杆固定设置在支撑套筒的底壁,缸体进行顶升运动,在不改变油缸本身结构的情况下,可增加油缸与顶升物体的接触面积,使顶升更稳定,承载力更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公联洁达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无锡市吉羊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公联洁达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无锡市吉羊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90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