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性元件、金属环状绕组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96353.6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0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卢增艺;葛丽华;洪添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24;H01F27/32;H01F41/04 |
代理公司: | 11006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玉双;李岩 |
地址: | 201209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元件 金属 环状 绕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元件、金属环状绕组及其制作方法,金属环状绕组包括第一平板部、绕线支撑部、贯通孔,绕线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平板部上,且绕线支撑部垂直于第一平板部,贯通孔形成于所述第一平板部和所述绕线支撑部的中间,第一平板部和绕线支撑部均围绕于所述贯通孔且呈环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性元件、金属环状绕组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平板部与绕线支撑部共同构成一绕线空间的金属环状绕组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具有该金属环状绕组的磁性元件。
背景技术
为满足输出大电流的发展需要,变压器副边绕组通常采用铜片结构,如图1所示之铜片Q。原边绕组P采用绕线结构,缠绕于骨架B上。为改善涡流损耗,原副边绕组一般设计为交错结构。在变压器中,骨架B作为原边绕组P的绕线支撑作用,需要叶片与管壁组成绕线空间。受骨架的材质与注塑工艺的限制,叶片与管壁的厚度通常大于0.7mm,占据了较大比例的绕线空间,约占磁芯绕线窗口空间的34.2%,成为变压器小型化的技术瓶颈。
如何减小骨架B的空间占有率、减小磁性元件的整体尺寸,是提升变压器功率密度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环状绕组,其中,包括:
第一平板部;
绕线支撑部,所述绕线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平板部上,且所述绕线支撑部垂直于所述第一平板部;
贯通孔,形成于所述第一平板部和所述绕线支撑部的中间,所述第一平板部和所述绕线支撑部均围绕于所述贯通孔且呈环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磁性元件,其中,包括:
如上述的所述的金属环状绕组;
磁芯,包括上磁芯部、下磁芯部及至少一芯柱;
第二绕组,绕设于所述金属环状绕组的所述绕线支撑部上;
其中,所述芯柱设置于所述金属环状绕组的所述贯通孔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金属环状绕组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S1:用冲模沿封闭轮廓曲线将板料分离获得第一形状结构;
S2:设定第一折弯线L1,以将所述第一形状结构划分为第一平板部及绕线支撑部;
S3:沿所述第一折弯线L1对所述第一形状结构做第一折弯加工形成第二形状结构,使得所述绕线支撑部垂直于所述第一平板部;
S4:对所述第二形状结构做环形折弯加工形成所述金属环状绕组,且所述金属环状绕组的环形首尾端不闭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全部或部分有益的技术效果,金属环状绕组既能作为提供电气性能的绕组,又能够作为另一绕组的绕线支撑结构,当将该金属环状绕组应用于磁性元件中时,与使用骨架的交错结构的磁性元件相比,可节约约30%的绕线空间,从而提高磁性元件的绕线窗口的空间利用率,减小整个产品尺寸。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磁性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金属环状绕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金属环状绕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截面图;
图6为本发明金属环状绕组第三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7为本发明金属环状绕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金属环状绕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63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