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狼尾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089275.7 申请日: 2017-11-08
公开(公告)号: CN107853071A 公开(公告)日: 2018-03-30
发明(设计)人: 钟珍梅;郑龙山;黄秀声;曾毅;黄毅斌;冯德庆;陈钟佃;应正河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8/00 分类号: A01G18/00;A01G18/20;C05G1/00
代理公司: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林文弘
地址: 350013 ***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利用 狼尾草 工厂 栽培 杏鲍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杏鲍菇生产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狼尾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学名刺芹侧耳,是一种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营养价值极高,具有菌肉肥厚如鲍鱼的口感和令人愉快的杏仁香味而得名。杏鲍菇不仅是烹调美食的食材,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极受人们喜爱。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由南方福建等地兴起,目前已遍及全国,但因气候、原料等因素,各地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存在差异。甘蔗渣是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主要原料,其主产区在广东、广西和海南,成本高,栽培原料的紧缺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加上南方高温高湿,原料存储过程中容易出现霉变的现象。因此,这就需要因地制宜,拓展不同的原料来源,优化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和管理手段以达到最佳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狼尾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方法。本发明利用狼尾草部分替代现有栽培基质中的甘蔗渣或玉米芯,所生产的杏鲍菇菌包碳氮比搭配合理,营养物质充分,能提高了杏鲍菇的生物转化率,产量较常规方法提高15%-20%;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结合本生产工艺有效提高了杏鲍菇营养品质和风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狼尾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一)菌种处理

(A)将选好的母种切割,放入灭菌的PDA培养基中培养;

(B)将培养好的母种接入已灭菌的液体原种培养基上培养5-6d,待三角瓶中菌球的浓度达到要求;

(C)制作液体发酵罐并高压灭菌,形成栽培种培养基,将每个液体原种培养基作为单位接种接入液体发酵罐中形成栽培种,培养6d;

(二)菌包制作

(D)原料预处理:木屑采购进厂后进行喷淋处理,直到完全湿透,堆制发酵2个月;狼尾草刈割并晾干至含水量控制在10wt%-15wt%,然后将狼尾草粉碎至0.5-1cm制备狼尾草粗粉,备用;或直接将新鲜狼尾草进行破碎后备用;玉米芯用之前直接加水搅拌预湿;

(E)培养料拌料:取步骤(D)预处理的狼尾草和玉米芯搅匀,再加入甘蔗渣、麸皮、玉米粉、豆粕、轻钙、石灰和发酵处理的木屑,调节pH至9-11,充分搅拌20min,加水调节含水量为66wt%-68wt%,得到培养料;

(F)制包:将步骤(E)所得的培养料用高压聚丙烯塑料袋装袋,然后用一根打孔棒在培养料中央位置打孔至袋底,使料层中央形成一个通气道;最后,清洁袋口、套上套环塞好棉塞:

(G)灭菌:120℃~130℃恒温灭菌2.5~3h;

(三)菌包接种:将步骤(一)中培养得到的液体菌种接种至步骤(二)制得的菌包中,接种后将菌包及时移入发菌室;

(四)发菌管理:在发菌室内,采用层架式培养,发菌温度控制在21℃-25℃之间,空气湿度70wt%,根据各阶段走菌情况适时通风,避光培养,培养25d;

(五)出菇管理:当菌丝长满袋后,再培养5-7d进行后熟,按照常规的管理模式进行出菇管理;

(六)杏鲍菇子实体生长、成熟、采收。

步骤(B)中所述的液体原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水97.8%,豆粕0.29%,碳酸二氢钾0.10%,硫酸镁0.05%,葡萄糖1.47%,蛋白胨0.29%。

步骤(C)中所述的栽培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水98.33%,磷酸二氢钾0.07%,硫酸镁0.04%,白糖1.11%,酵母膏0.18%,豆粕粉0.22%,消泡剂0.05%。

步骤(E)中所述培养料在加水前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甘蔗渣3.2%~13%,狼尾草3.2%~9.8%,木屑22.2%,玉米芯19%~26%,麸皮18%,玉米粉8.8%,豆粕9%,轻钙1.8%,石灰1.2%,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合计为100%。

步骤(F)所述的高压聚丙烯塑料袋的规格为:18×35cm;装袋规格为:装袋高度为18-19cm,每袋装料1.3-1.4kg。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92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