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具钢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87313.5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69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王邦普;李建湘;王新华;丁小理;周旺;邓汝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和胜工业铝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8 | 分类号: | C21D1/18;C21D1/26;C22C38/02;C22C38/04;C22C38/22;C22C38/24;C22C38/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叶丹丹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钢 模具 铝锰合金 能力增强 第二相 钢材料 红硬性 颗粒状 热挤压 硬质 制作 应用 抵抗 | ||
1.一种热作模具钢,其特征在于,其组分按重量百分含量计,包括0.42%-0.45%C、2%-2.5%Cr、1.8%-2.2%Mo、0.8%-1.2%W、0.8%-1.2%V、0.8%-1.2%Nb、0.4%-0.6%Si、0.2%-0.5%Mn、S以及P,余量为Fe;其中,S的重量百分含量≤0.01%,P的重量百分含量≤0.02%;
所述热作模具钢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1)熔炼:将含碳量小于0.3%的废钢、钨铬钼合金以及钒铌硅合金进行熔炼,得到钢液;
(2)炉外精炼:将所述钢液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精炼;
(3)钢液铸造成型钢棒:将炉外精炼后的所述钢液注入到温度为290-310℃的钢棒模中,浇铸温度为1490-1550℃,保温30-40分钟后停止加热,直至冷却后出炉;
(4)电渣重熔:将所述钢棒进行电渣重熔,得到钢锭;
(5)锻造:将所述钢锭加热到1130-1160℃进行锻造,锻造比为3:1-4:1,得到钢锻件;
(6)退火处理:将所述钢锻件加热至850-900℃,保温3-4小时后冷却至750-760℃,并保温6-8小时;保温6-8小时后冷却到500℃出炉,冷却至室温;
(7)淬火回火:将退火处理后的所述钢锻件加热到1050-1100℃,采用油冷淬火,淬火后在550-600℃下进行二次回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钢,其特征在于,W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钢,其特征在于,Nb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95%-1.0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钢在制备模具中的应用。
5.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钢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熔炼:将含碳量小于0.3%的废钢、钨铬钼合金以及钒铌硅合金进行熔炼,得到钢液;
(2)炉外精炼:将所述钢液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精炼;
(3)钢液铸造成型钢棒:将炉外精炼后的所述钢液注入到温度为290-310℃的钢棒模中,浇铸温度为1490-1550℃,保温30-40分钟后停止加热,直至冷却后出炉;
(4)电渣重熔:将所述钢棒进行电渣重熔,得到钢锭;
(5)锻造:将所述钢锭加热到1130-1160℃进行锻造,得到钢锻件;
(6)退火处理:将所述钢锻件加热至850-900℃,保温3-4小时后冷却至750-760℃,并保温6-8小时;保温6-8小时后冷却到500℃出炉,冷却至室温;
(7)淬火回火:将退火处理后的所述钢锻件加热到1050-1100℃,采用油冷淬火,淬火后在550-600℃下进行二次回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钢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炼步骤中:熔炼温度为1500-1550℃,熔炼时间为4-8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钢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锻造步骤中:始锻温度为1120-1150℃,终锻温度为900-950℃,锻造比为3:1-4:1。
8.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作模具钢加工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和胜工业铝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和胜工业铝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731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高温胶黏剂
- 下一篇:一种无传感器经编张力积极式调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