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岛安全壳上闸门安装孔的放线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086499.2 | 申请日: | 2017-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0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路宏杰;吴硕;仲维光;张萌;王荣硕;解壮;薛虎强;胡彦东;郭士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 |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刘昕宇 |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闸门 安装 放线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核岛设备施工技术领域。为了解决采用现有技术对核岛安全壳上的闸门安装孔进行放线时,存在占用大量人力和时间以及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新的核岛安全壳上闸门安装孔的放线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以加工完成的闸门为对象,建立第一坐标系,并且进行插入板外边缘轮廓的测量;步骤S2,以CV筒体为对象,建立第二坐标系;步骤S3,根据闸门在筒体上的设计位置,对第二坐标系进行调整,获得第三坐标系;步骤S4,将第一坐标系中表征插入板外边缘轮廓的坐标值转换至第三坐标系中;步骤S5,进行闸门安装孔的放线操作。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闸门安装孔的放线,不仅可以减少人力占用,提高效率,而且可以提高闸门安装孔的放线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岛设备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岛安全壳上闸门安装孔的放线方法。
背景技术
CAP1400堆型核电站是我国基于AP1000堆型自主创新的三代核电技术,其钢安全壳的拼装分为五段开展,其中第二段为CV筒体,由五层筒体板构成。其中,在CV筒体上安装有多个闸门,包括编号为H01、H02的设备闸门和编号为H03、H04的人员闸门,以便于人员和设备进出安全壳。其中,闸门由插入板和套筒组成。在闸门的安装前,需要在筒体上进行安装孔位置的确定和加工,而开孔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闸门最终安装的优劣。目前,在筒体上进行安装孔的放线方法有两种。
结合图1所示,第一种方法:首先,使用全站仪在CV筒体1上进行闸门中心点21的放线,确定闸门的中心位置;然后,使用钢卷尺22以中心点21为基准,按闸门的半径尺寸进行圆周标记,获得闸门安装孔的开孔轨迹23。
采用该方法时,不仅需要多人配合操作放线,占用大量人力,而且由于放线区域是弧形结构且闸门的面积较大,例如人员闸门中插入板的最大外径为4.2m,设备闸门中插入板的最大外径为8.5m,这样放线人员需要将钢卷尺尽力拉直再对点标记,因此放线精度难以有效控制。
结合图2所示,第二种方法:首先,使用全站仪在CV筒体1上进行闸门3中心点放线,并且通过中心点在CV筒体1上开设一个临时孔4,该临时孔4的直径尺寸大于套筒31外径尺寸且小于插入板32外径尺寸;接着,将闸门3吊装至该临时孔4内,使闸门3的插入板32与CV筒体1外表面进行接触,并按设计要求对闸门3的位置进行调整,例如闸门3的方位和标高;然后,以插入板32的外边缘为基准在CV筒体1上进行最终划线,获得最终开孔的轨迹线;最后,再将闸门3移开并按最终划线进行二次开孔,从而获得最终的安装孔。
采用该方法时,不仅需要对筒体进行二次开孔、对闸门进行二次吊装,从而增加现场工作量与工期,同时也增大了施工风险,而且,由于筒体在拼装、焊接等施工步骤中存在局部变形,因此闸门的插入板与筒体是无法实现完全紧密贴合的,所以在最终划线时也存在较大误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采用现有技术对核岛安全壳上的闸门安装孔进行放线时,存在占用大量人力和时间以及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核岛安全壳上闸门安装孔的放线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以加工完成的闸门为对象,建立第一坐标系,并且对该闸门进行插入板外边缘轮廓的点位选取和测量,获得最终表征插入板外边缘轮廓的坐标值(x1n,y1n,z1n);
步骤S2,以CV筒体为对象,建立第二坐标系;其中,将所述第二坐标系作为CV筒体组装过程的基准坐标系;
步骤S3,根据所述步骤S1中闸门在筒体上的设计位置,对所述第二坐标系进行空间位置调整,获得与该闸门相对应的第三坐标系;其中,所述第三坐标系的原点与该闸门在筒体上的设计中心轴线位置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64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