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去污透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081695.0 申请日: 2017-11-07
公开(公告)号: CN107902987A 公开(公告)日: 2018-04-13
发明(设计)人: 康爱红;卢志萍;娄可可;徐雪玲;董星海 申请(专利权)人: 扬州大学
主分类号: C04B28/04 分类号: C04B28/04;C04B38/08
代理公司: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代理人: 吴茂杰
地址: 226009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去污 透水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多孔混凝土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除污能力强、机械强度高的去污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截止2016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7.35%。由此引发的大规模城市扩张,导致水文资源过度开发,密实垫面比例迅速增加,洪峰径流系数增大,城市洪涝灾害加剧,到处呈现的“城市看海”景象造成了巨大经济及生命财产损失。与此同时,随着交通量的增长,道路路面径流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传统的密实型道路,由于其密不透水的特点,在降雨发生时,雨水在短时间内汇集,造成短时径流量的迅速增加,形成较大的瞬时流速,这也增强了冲刷效应,使得晴天堆积在路表的大量污染物被径流携带排入水体。上述过程一方面会增加排水系统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会对受纳水体的水质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

透水混凝土路面又称多孔混凝土,是由骨料、水泥、外加剂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具有透水保水、吸声降噪和净化水质等优点,在增补地下水、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面,具有长久的综合效益。

然而,由于陶粒自身强度不高及透水混凝土孔隙较大等原因,现有透水混凝土路面存在除污能力不足、强度较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污透水混凝土,除污能力强、机械强度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污能力强、机械强度高的去污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去污透水混凝土,其组成及质量百分比为:

骨料75%~80%;

水泥13%~17%;

水3%~6%;

粉煤灰1%~2%;

增强剂0.34%~0.73%;

减水剂0.05%~0.09%。

作为改进,所述骨料的10%~20%采用陶粒替代。

实现本发明另一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去污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骨料湿润:在搅拌装置中加入包括陶粒的全部骨料和50%量的水,搅拌30s,使骨料表面湿润;

(20)混料:将全部量的水泥、粉煤灰、增强剂以及减水剂加入表面湿润的骨料中,搅拌60s,使其搅拌充分、均匀;

(30)出料:把剩下量的水加入搅拌装置,搅拌均匀,分层装料插捣成型,养护得到去污透水混凝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

1、除污能力强:本发明通过掺加陶粒,陶粒表面多微孔,内部网纵横交错,比面积大,利用其多孔结构增强透水混凝土对径流雨水中大量的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增强了透水混凝土的径流雨水水质净化能力;

2、机械强度高:通过在制备时掺透水混凝土专用增强剂,有效地将水泥、砂、石子紧紧地粘结在一起,在达到设计强度的前提下,形成空隙,确保快速透水,满足透水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3、便于推广运用:本发明制作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广泛,适于大规模生产,既可现场浇筑,也可工厂预制。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去污透水混凝土,其组成及质量百分比为:

骨料75%~80%;

水泥13%~17%;

水3%~6%;

粉煤灰1%~2%;

增强剂0.34%~0.73%;

减水剂0.05%~0.09%。

作为改进,所述骨料的10%~20%采用陶粒替代。

优选地,所述部分替代骨料的陶粒为粘土陶粒、粉煤灰陶粒或淤泥陶粒中的一种,粒径为5-10mm,筒压强度不低于4MPa,表观相对密度为0.676g/cm3

通过掺加陶粒,陶粒表面多微孔,内部网纵横交错,比面积大,利用其多孔结构增强透水混凝土对径流雨水中大量的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增强了透水混凝土的径流雨水水质净化能力。

优选地,所述骨料的表观相对密度为2.870g/cm3,粒径为4.75mm-9.50mm。

优选地,所述水泥采用强度等级42.5或5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优选地,所述减水剂为Sika牌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20%~40%。

优选地,所述增强剂为透水混凝土专用增强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16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