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效识别并控制工件加工方向的智能系统及智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80587.1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0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蒋玮栋;程朝良;赵有已;张晓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高特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48 | 分类号: | B65G47/248;B65G47/74;B65G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清迪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李芙蓉;孙进华 |
地址: | 31515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识别 控制 工件 加工 方向 智能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效识别并控制工件加工方向的智能系统及智能方法,所述智能系统包括走料装置、回转装置和检测装置,走料装置中第一伺服电机带动一系列齿轮啮合运转来实现两个走料轮反向运动,将卡于两个走料轮间隙之间的工件通过摩擦作用移向储件管中的第一通孔;当工件末端向下移动至切断检测装置中激光传感器的激光通路时,摄像传感器对工件末端拍照,图片信息传输到控制系统并对工件进行倒角分析,从而发出不同的指令,可以有效提高识别率,避免了噪音污染以及解决了系统误差导致的识别率降低和反转错误率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识别工件加工方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效识别并控制工件加工方向的智能系统及智能方法。
背景技术
加工工艺中的送料程序最初多数为手工模式,即一人看一台机器,人工送料,将工件按照正确的加工方向人工的放入,这种生产模式生产效率很低,即浪费劳动力也会因工人的疲惫而造成累积误差的增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减少生产、劳动力和资金的成本,近年来,随着科技市场不断壮大,机械设备也实现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出了一种自动送料震动盘,具有自动送料功能和自动定向功能,自动送料震动盘包括底盘、脉冲电磁铁、料斗和螺旋传输轨道,工作原理是脉冲电磁铁可以使料斗绕其垂直轴做扭摆振动,料斗内的零件,由于受到这种振动,沿螺旋轨道上升。上述送料震动盘存在一些弊端:第一,由于采用脉冲原理,工作中出现刺耳的脉冲噪音无法避免,会导致听觉器官的损害;第二,会出现较高的识别错误率。
因此亟需发展一种有效提高识别率,同时减少噪音污染的工件加工方向识别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识别并控制工件加工方向的智能系统及智能方法,用以解决现有自动送料震动盘出现的严重噪音污染以及识别率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有效识别并控制工件加工方向的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系统包括走料装置、回转装置、检测装置、支架和控制器,走料装置、回转装置和检测装置分别连接至控制器;所述走料装置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走料轮、第二走料轮和导向管,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固定于支架,所述第一走料轮设置于第一转轴的一端,第二走料轮设置于第二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一走料轮和第二走料轮之间形成有间距可变的间隙,所述导向管的末端管口设置于第一走料轮和第二走料轮之间间隙上方;所述回转装置位于走料装置的下方,回转装置包括安装至支架上的驱动装置和安装至驱动装置上的储件管,储件管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位于第二通孔上方的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纵向设置于储件管,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横向设置于储件管,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分别与第一通孔相连接,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分别配设有推杆,所述推杆包括电连接至驱动装置的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插入至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推杆插入至第三通孔内,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安装至支架的激光传感器和摄像传感器,所述激光传感器包括激光发射管和激光接收管,所述激光发射管和激光接收管相对设置于导向管向下延伸方向的两侧;激光发射管和激光接收管形成的激光通路与导向管末端与第一孔道顶端之间的公共轴心线垂直相交于检测中心点,所述摄像传感器相对设置于检测中心点。
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底座、支撑台、连接板、两块支撑板、安装板、钳部和台部,所述支撑台立于底座上表面,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支撑台和两块支撑板之间,所述支撑台与两块支撑板分别立于连接板的上、下两侧,所述安装板设置于两块支撑板之间,且安装板的下表面高于两块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钳部,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台部。
优选的,所述台部包括两块固定板和台板,所述两块固定板并行设置于支撑台两侧,每块固定板的第一端部设置一个第一长圆孔,所述台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块固定板的第二端部,所述台板顶面设置有第二长圆孔,所述摄像传感器插装于台板上的第二长圆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高特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高特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05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钥匙保护套(OGZN)
- 下一篇:收纳盒(熊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