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内注塑模具、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78374.5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8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仕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26;H04M1/18;B29K55/02;B29K69/00;B29L3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注塑 模具 模内注塑 上模具 下模具 移动终端 注塑材料 均一 制备 厚度比较 模具制备 注塑膜片 减小 固化 填充 变形 | ||
本发明提出了模内注塑模具、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具体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模内注塑的模具,该模具包括:上模具;以及下模具,所述上模具以及所述下模具之间限定出注塑空间,其中,所述注塑空间中,所述上模具以及所述下模具的间距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之差,不大于所述最大值的10%。由此,利用该模具制备壳体时,注塑材料在注塑空间内的填充厚度比较均一,因而使注塑材料固化时对注塑膜片层的拉力比较均一,从而减小了壳体的变形,提升了壳体的外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模内注塑模具、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工业产品不仅追求功能的多样化,而且对其外观、质感等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目前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越来越多地采用一体式壳体,以提升用户体验。近年来,模内装饰注塑技术(Insert Mold Three-dimensionaldecoration,IMT,或称为模内注塑3D装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壳体的制造领域。IMT形成的产品的具体结构可以为表面硬化透明薄膜,中间印刷图案层,背面注塑层。因为图案层位于中间,所以可使产品清晰度高、立体感好、耐摩擦、防止表面被刮花,并可长期保持颜色的鲜明,不易褪色。
然而,目前的模内注塑模具、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发明人发现,目前用模内装饰注塑技术(IMT)制备移动终端壳体时,普遍存在壳体变形较大的问题。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这是由壳体的厚度不均一、注塑材料在固化过程中对注塑膜片层拉力不均造成的。目前的移动终端壳体,为了提升用户体验,越来越多地采用一体式设计,即壳体包括一个四边形的主体面和环绕主体面设置且沿垂直于主体面的方向延伸的侧边框。为了获得较佳的手感,该侧边框的外表面通常为弧面。发明人发现,在用IMT制备此移动终端壳体时,侧边框普遍较厚,而主体面的厚度较小,因而造成了注塑材料在固化形成壳体时,对注塑膜片层的拉力不同,即用于形成侧边框的注塑材料固化时对注塑膜片层的拉力比较大,因而造成了注塑膜片层以及壳体的变形,影响了壳体的外观效果。因此,如可以通过对内膜注塑的模具进行简单改进,缓解注塑壳体变形的问题,则可以在不显著改变整体模内注塑工艺的前提下,解决上述问题。
有鉴于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模内注塑的模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模具包括:上模具;以及下模具,所述上模具以及所述下模具之间限定出注塑空间,其中,所述注塑空间中,所述上模具以及所述下模具的间距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之差,不大于所述最大值的10%。由此,利用该模具制备壳体时,注塑材料在注塑空间内的填充厚度比较均一,因而使注塑材料在固化时对注塑膜的拉力比较均一,从而减小了壳体的变形。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前面所述的模具制备移动终端壳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上模具以及所述下模具合模,并在所述上模具以及所述下模具形成的注塑空间内部设置注塑膜片层;将塑料由所述注塑口处注入所述注塑空间内,以便获得所述壳体。由此,利用该方法制备壳体时,注塑材料在注塑空间内的填充厚度比较均一,因而注塑材料在固化时对注塑膜的拉力比较均一,从而减小了壳体的变形。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壳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壳体是利用前面所述的方法制备的。由此,该壳体具有前面所述的方法制备的壳体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壳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壳体包括:壳体主体,所述壳体主体是利用前面所述的模具通过注塑形成的;注塑膜片层,所述注塑膜片层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的表面上。由此,该壳体具有前面所述的模具制备的壳体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83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