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的电池极板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78083.6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5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柯娃;刘孝伟;吴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4 | 分类号: | H01M4/14;H01M4/66;H01M4/6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赵芳 |
地址: | 31319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栅 电池极板 金属板带 活性物质利用率 板栅带 铅镀层 铅膏 附着力 高导电率金属 氧化还原反应 影响电池容量 金属 合金材料 合金镀层 活性物质 金属带层 铅合金层 导电率 铅膏涂 铅合金 酸接触 包覆 镀层 镀铅 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的电池极板,该电池极板包括:板栅带、铅膏;上述板栅带包括金属板带层和包覆于金属板带层表面的铅镀层或铅合金镀层;上述铅膏涂覆于铅镀层或合金镀层的外表面上。本发明通过使用含高导电率金属的金属板带层能有效降低其板栅重量在活性物质中的占比,降低电池重量。采用铜、铝、钛等金属或者它们之间的合金材料作为板栅基体,能有效提高板栅的导电率,在金属带层上镀铅层或铅合金层一是能提高铅膏在板栅上的附着力,二是能避免其它金属与酸接触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影响电池容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铅酸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的电池极板。
背景技术
铅酸电池具有广泛的用途,目前铅酸电池无论是在产量上还是在应用领域上都占据着主导地位。具有高性价比、高安全可靠性和可回收等一系列优势。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铅酸蓄电池活性物质利用率低、板栅重量占比大都影响了电池整体活物利用率,铅合金,板栅的使用限制了铅酸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另外,采用铅合金极板的蓄电池常会因为电解液浸渍腐蚀造成电池内阻升高、容量降低、寿命终止。
申请号为CN201710170608.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含有导电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池铅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各原料组分混合搅拌和膏,出膏,即得含有导电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铅膏。将该铅膏应用于传统铅酸电池中,利用加入导电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不仅可大幅度提高电池极板的导电率,降低电池的内阻,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
上述现有技术中仅从铅膏的角度做出改变以改进其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并未涉及从极板板栅的角度做出改进,以减轻板栅重量并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的电池极板,通过含高导电性金属的金属板带层减轻了极板板栅的重量,进而降低电池重量,同时提高电池极板活性物质的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的电池极板,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的电池极板,该电池极板包括:板栅带、铅膏;上述板栅带包括金属板带层和包覆于金属板带层表面的铅镀层或铅合金镀层;上述铅膏涂覆于铅镀层或合金镀层的外表面上。
选定的,上述铅镀层或铅合金镀层的厚度为0.05~0.80mm。
选定的,上述铅镀层或铅合金镀层的镀层方式为电镀或喷涂。
选定的,上述金属板带层的厚度为0.4~3mm。
选定的,上述金属板带的制备过程包括:
步骤一、金属加热熔融状态,所述熔融状态的金属连续浇铸成金属带后,快速冷却并通过压力辊压制成金属板带;
步骤二、对所述金属板带进行冲孔,制成连续的金属板带。
选定的,上述金属为铜、铝、钛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铜、铝、钛或为铜、铝、钛的合金材料作为制备高导电率板栅带的材料,是由于这几种材料或合金的导电性均优于金属铅,其中,铜的导电性较好,钛金属的抗拉强度要明显优于铅金属,而铝金属的质量轻,而且导电性远高于金属铅。
选定的,上述铅膏的涂层厚度为所述板栅带厚度的0.8~2.5倍。
选定的,上述铅膏包含导电材料、粘结剂和铅粉。
选定的,上述导电材料为活性炭、碳纳米管、石墨、石墨烯或者导电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选定的,上述粘结剂为聚二丙烯酸乙二醇脂、聚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脂、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乙酸-醋酸乙烯树脂、聚氨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威电源有限公司,未经超威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80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