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驱动机构及其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71702.9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7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高国峻;许乃文;宋欣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4 | 分类号: | G02B7/04;G02B27/64;H02K41/035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郑特强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驱动 机构 及其 组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驱动机构,用以驱动两个不同的光学镜头,包括一底座、一第一承载件、一框架、一弹性元件、一第一电磁驱动组件、一第二承载件及一第二电磁驱动组件。前述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用以分别承载两个不同的光学镜头,框架具有一导磁性材质,固定于底座上且围绕第一承载件,弹性元件则连接第一承载件和框架。前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一承载件和框架之间,用以驱使第一承载件相对于框架移动。前述第二承载件活动地连接底座,第二电磁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二承载件外侧,用以驱使第二承载件相对于底座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涉及一种用以驱动多个光学镜头的电磁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3D摄影/立体摄影是通过双镜头间以特定的间距、平行度、以及相同的旋转/倾斜角度(即相同的光轴方向)的情况下进行拍摄,并将拍摄所得的影像以特殊显示装置(例如3D眼镜)分别传导至人的左右眼以获得立体感的一种技术。
一般而言,当双镜头两者间的相对距离增加时,由于二个镜头各自拍摄的影像存有较大差异,后端系统需花费较常的时间进行处理影像,且较无法获得理想的成像品质。相反地,当双镜头之间的相对距离减少时,由于二个镜头各自拍摄的影像将越相似,在不同影像间进行对焦的时间将随之减少,也可由此获得较清晰的影像。然而,对于搭配有双镜头的摄影模块而言,过度降低双镜头间的间距,将导致双镜头间因磁力干扰而导致其内部的电磁驱动机构无法正常作动(例如:防手震功能失效)。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针对双镜头的电子产品所使用的电磁驱动机构,使其兼具小型化与高性能的优点,始成为目前业界亟需解决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驱动机构,用以驱动一第一光学镜头以及一第二光学镜头,前述电磁驱动机构包括一底座、一第一承载件、一框架、一弹性元件、一第一电磁驱动组件、一第二承载件以及一第二电磁驱动组件。前述第一第二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用以分别承载第一光学镜头和第二光学镜头,前述框架具有一导磁性材质且围绕第一承载件,前述弹性元件连接前述第一承载件和框架。前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一承载件和框架之间,用以驱使第一承载件和第一光学镜头相对于框架沿第一光学镜头的一光轴方向移动。前述第二承载件活动地连接底座,第二电磁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二承载件外侧,用以驱使第二承载件和第二光学镜头相对于底座移动。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包括一磁性元件以及一线圈,线圈设置于第一承载件上,且磁性元件设置于框架内侧且对应于前述线圈。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电磁驱动机构更包含一吸震材料,设置于框架与第一承载件之间。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承载件具有一凸肋,沿垂直该光轴的一方向凸出于承载件的一外侧表面,当第一承载件相对于该架沿光轴方向移动时,框架接触凸肋。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承载件和框架于垂直光轴的一参考面上的投影面积部分重叠。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承载件与框架之间形成一间隙,且当第二承载件相对于底座沿垂直光轴的方向移动时,第二承载件接触框架。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承载件与底座之间形成一间隙,且当第一承载件相对于底座沿垂直光轴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承载件接触底座。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框架还具有一塑胶材质,其中塑胶材质包覆导磁性材质的一部分。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导磁性材质形成该框架的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矩形结构以及四个开口,且多个所述开口形成于该矩形结构的四个角落处。
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前述电磁驱动机构的组装方法,包括:将前述弹性元件连接前述框架以及第一承载件,并将前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一承载件和框架之间以构成一第一模块;将前述第二承载件活动地设置于前述底座上,并将前述第二电磁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二承载件外侧以构成一第二模块;以及,将第一模块的框架固定于第二模块的底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17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