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物理方式防治害虫的方法和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70164.1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4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徐常青;刘赛;陈君;乔海莉;郭昆;徐荣;贾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百禾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9/00 | 分类号: | A01N59/00;A01N25/30;A01N43/16;A01P7/04;A01P7/02;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李兵霞 |
地址: | 10019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害虫 防治 物理方式 表面活性剂 重量百分比 微细颗粒 杀虫谱 水蒸发 抑制剂 环保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采用物理方式防治害虫的方法和组合物。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害虫的组合物,其按重量百分比包含:65%‑83%的惰性微细颗粒、2%‑10%的表面活性剂、15%‑25%的水蒸发抑制剂。本发明防治害虫的组合物和方法快速、高效、环保、简便、杀虫谱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领域,涉及采用物理方式防治害虫的方法和组合物。具体地,本发明涉及采用惰性微细颗粒、表面活性剂和水蒸发抑制剂防治害虫的方法和组合物。
背景技术
农业生产活动中,病虫为害是导致产量损失和质量下降的重要影响因子,为减轻病虫为害所造成的损失,除采用轮作套种、人工修剪等农艺措施外,通常采用有毒药物方式毒杀害虫,以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减轻害虫为害的目的。采用农药防治害虫虽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但也具有污染环境、产生农残的副作用。生产上亟需安全、有效的农药替代防治害虫的新方法、新技术。
所有的害虫都有呼吸系统,必需依靠气门进行呼吸,可以忍受短暂缺氧,但长时间缺氧容易窒息死亡。民间有在蚜虫发生期采用浑浊的黄河水喷洒植株防治蚜虫的方法,通过窒息方式和黏土的粘附作用减轻蚜虫为害。这种防虫的方式较农药毒杀安全又环保,但残留叶面的泥沙影响植物光合,且杀虫效率很低,仅对蚜虫有效,对多数害虫没有防治效果,无推广价值。
中国专利申请CN201710272553.6“一种环保型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公布了一种采用矿物油和表面活性剂防治害虫的方法,该方法以矿物油为窒息杀虫的活性成分,对植物叶片的蜡质层有溶解作用,容易产生药害,且液体蒸发快,矿物油并不能有效封闭害虫的气门,窒息杀虫的效率并不高,有必要研究新技术降低药害,提高杀虫效果。
中国专利申请CN200510085776.9“绿色安全农药”公布了一种采用矿物油、叶面肥、表面活性剂和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的组合物,矿物油仅作为化学农药的增效剂来使用,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但并未解决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难题,且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促使喷雾液蒸发加快,虫体有效润湿时间短,药效并不高。
中国专利申请CN99120025.X“低毒活性胶体植物保护剂”公布了一种采用聚乙烯醇、水溶性硅酸盐、表面活性剂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组合物,用以通过窒息和粘附杀虫。该组合物中聚乙烯醇需要70℃的高温进行溶解,水溶性硅酸盐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杀虫的同时易产生药害。因害虫虫体具有超强疏水性,而该组合物的粘稠度较大,表面能较高,并不能有效封闭害虫的气门进而起到窒息杀虫的效果,亟需更安全有效的组合物。
中国专利CN1038568公开了一种“喷雾液配方”,即在农药中加入蒸发抑制剂,从而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但杀虫活性成分依然是农药,蒸发抑制剂只起到辅助作用,可以抑制雾滴蒸发,防止雾滴变小,减少漂移。单独使用蒸发抑制剂并不具备杀虫活性,且该组合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有效杀虫与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110294264.9公开了“一种喷雾助剂及其制备方法”由氮酮、三甲氧基硅烷、甲酯化的植物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P-10、%和紫外线吸收剂UV-P等组成,用于提高农药使用效果,单独使用并无杀虫效果。
中国专利CN106417320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植保无人机防控水稻病虫害的增效喷雾助剂及其制备方法”,由表面活性剂,抗蒸腾剂(甲酯化植物油),抗漂移剂(促沉降,硫酸钾等),抗光解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吸附剂(矿物油)等组成,用于植保无人机喷药过程中的抗蒸腾,抗漂移。
中国专利CN1321422公开了一种“茶叶蔬菜专用绿色农药”,由矿物油,表面活性剂和农药组成,用于防治茶叶蔬菜害虫。
中国专利CN1129059公开了一种“触杀性杀虫助剂”,由三线油(矿物油)、稳定剂、乳化剂、溶剂和负交互抗性化合物(农药)组成,用于防治蚜螨蚧等害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百禾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百禾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01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