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特种车辆方舱的门锁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65076.2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5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尹华;吕华;王君君;金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特种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9/22 | 分类号: | E05B79/22;E05B77/40;E05C9/06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2110 | 代理人: | 田江飞 |
地址: | 5631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特种 车辆 门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特种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特种车辆方舱的门锁。
背景技术
特种车辆是指用于各类专用罐车、各种专用机动车、厢式机动车;或车内装有固定专用仪器设备,从事专业工作的监测、消防、运钞、医疗、电视转播、雷达、X光检查等机动车;特种汽车是从汽车自身结构特点出发,相对于普通载货汽车底盘的传统结构形式而言,其底盘及整车的结构都相当特殊,为专门设计,很少使用通用型总成部件的车型,由于特种车辆常需要用于执行各种专用或特殊的工作任务,工作环境相对于普通车辆更加恶劣,特种车辆的结构常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制造,而特种车辆上所使用设备往往具有很高的特殊要求,在特种车辆上所使用的方舱一般要求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良好的密封性能等,目前,在特种车辆方舱上使用最多的门锁仍然是使用普通家用式门锁,由于对特种车辆的使用要求日益提高,对方舱门锁的外观及实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家用式门锁若实用在特种车辆方舱上,既不美观,使用寿命、结构强度以及性能等各方面均较差,在行车过程中,有的甚至因为车辆的晃动造成锁头脱落的情况产生,有的门锁甚至对方舱门壁造成了损伤,影响了方舱内各种仪器和设备的使用,也有的使方舱内各种物品丢失,现有技术中,例如公开号为“CN205297061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新型方舱门锁,包括锁舌底座,所述锁舌底座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柱;联动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锁舌底座;联动杆与内联杆分别设在门体的内外两侧,内联杆的一端连接内把手;内联杆弹性连接两个锁舌;联动杆底部的锁舌安装锁芯。作为优选,所述内把手为推拉式把手。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与门体之间设有垫片;固定柱长度根据门体厚度变化;该发明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特种车辆仍然使用家用锁具的尴尬局面,避免了锁头方式碰撞门壁,避免了扶手与舱壁之间碰撞,减少了锁具对方舱壁面造成损伤的概率,但是,该发明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由于很多特种车辆均属于载重车辆,方舱体积和结构都很大,该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能适用于大型的特种车辆的方舱,操作这在打开这种大型的特种车辆的方舱舱门时,需要使用很大的操作力或力矩,其把手所能承受的载荷强度有限,也不能传递较大的扭矩使舱门可靠地锁紧或开启,另一方面,该发明在使用时方舱门在开启和关闭时的声音较大,对处在方舱内或方舱附近的人员造成了一些伤害,且不利于使特种车辆执行某些保密工作任务,此外,当舱门在长期使用后出现翘曲、变形等缺陷时,舱门已不能完全使方舱密封和锁紧,该发明门锁的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特种车辆方舱的门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特种车辆方舱的门锁,包括主动把杆、从动把杆、主动锁杆、从动锁杆以及联动装置,所述主动把杆和从动把杆均与舱门转动连接,所述主动把杆的数量至少为2个,所述主动锁杆的一端设有锁孔,所述主动把杆的末端套装于所述锁孔内,所述从动把杆的末端与所述从动锁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锁孔使所述主动锁杆的另一端和从动锁杆的另一端均可活动地与舱门连接,所述联动装置依次与多个从动锁杆连接。
所述主动锁杆上设有至少一个位于方舱内部的内把手和至少一个位于方舱外部的外把手,内把手和外把手均与所述主动锁杆固定连接。
所述内把手布置于舱门侧面的中部。
所述外把手相对地面的高度小于1750毫米。
所述联动装置包括连杆以及多个连板,连杆沿舱门边沿平行布置,连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主动把杆或所述从动把杆连接,连板的另一端与连杆的外侧面铰接。
所述锁孔是矩形通孔。
所述门锁还包括导向板,导向板安装于舱门的边沿并分别与所述主动锁杆或所述从动锁杆滑动连接。
所述主动锁杆和从动锁杆的末端均设有锁套。
所述锁套使用消音材料制成。
所述门锁还包括固定板、限位板以及限位杆,固定板安装于舱门的边沿,限位板安装于方舱上,限位板上设有弹性夹,限位杆的一端与固定板滑动连接,限位杆的另一端可活动地与弹性夹套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特种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航天特种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50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