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电厂余热实现水热联供的系统及该系统的调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63281.5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6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江亿;夏建军;李叶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3/08 | 分类号: | F24D3/08;F24D19/10;F01K17/00;C02F1/0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何家鹏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热 电厂余热 输送管道 供热 低温水管 回收装置 供水管 海水淡化装置 输出端连接 高温水管 供热装置 用户区域 输出端 输入端 输入端连接 控制阀门 调控 通管 电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电厂余热实现水热联供的系统及该系统的调控方法,系统包括电厂侧的海水淡化装置和电厂余热回收装置,海水淡化装置输出端通过第一管路与电厂余热回收装置输入端连接,电厂余热回收装置输出端与水热联供输送管道连接,水热联供输送管道与供热高温水管连接;在用户区域设置有第一末端供热装置组,其输入端与供热高温水管连接,输出端连接供热低温水管;在用户区域内还设置第二末端供热装置组,其输入端与供热低温水管连接,输出端连接系统供水管;在第一管路与水热联供输送管道之间、水热联供输送管道与系统供水管之间、系统供水管与供热低温水管之间分别设置一旁通管和一控制阀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电厂余热实现水热联供的系统及该系统的调控方法,属于供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集中供热的需求急剧增长,截至2015年,我国北方地区城镇供热面积已经达到了131亿平米,供暖能耗达到1.85亿吨标准煤,我国北方很多城市已经出现了热源不足的现象。与此同时,供热系统还面临着供给侧改革的压力,取缔散煤燃烧和小锅炉、压减大型燃煤锅炉已经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趋势。燃煤锅炉承担着我国近60%的供热面积,如果其规模缩小,势必会进一步加剧热源紧缺的程度。因此,如何寻找更多的热源,尤其是低碳清洁热源已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华北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方,由于工业农业发达、人口众多,华北地区用水量大,但是人均年水资源量不到200立方米。而且华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每年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多数水资源来不及利用就以洪水的形式流入海洋,再加上水源污染,可用水量更少。如何解决缺水问题同样是北方城市面临的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电厂余热实现水热联供的系统及该系统的调控方法,该系统具有节能减排的优势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缺水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电厂余热实现水热联供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电厂侧的海水淡化装置和电厂余热回收装置,所述海水淡化装置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电厂余热回收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厂余热回收装置的输出端与水热联供输送管道连接,所述水热联供输送管道延伸至具有水、热需求的用户区域且与供热高温水管连接;在用户区域内设置有第一末端供热装置组,所述第一末端供热装置组的输入端与供热高温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末端供热装置组的输出端连接供热低温水管;在所述用户区域内还设置有第二末端供热装置组,所述第二末端供热装置组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热低温水管连接,所述第二末端供热装置组的输出端连接系统供水管;在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水热联供输送管道之间设置有第一旁通管,在所述第一旁通管上设置第一控制阀门;在所述水热联供输送管道与所述系统供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二旁通管,在所述第二旁通管上设置第二控制阀门;在所述系统供水管与所述供热低温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三旁通管,在所述第三旁通管上设置第三控制阀门。
所述系统供水管与水处理厂的处理设备连接或直接与供水系统连接。
所述第一末端供热装置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末端供热装置;当所述第一末端供热装置为多个时,各所述第一末端供热装置之间并联连接;所述第二末端供热装置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末端供热装置;当所述第二末端供热装置为多个时,各所述第二末端供热装置之间并联连接;所述第一末端供热装置和所述第二末端供热装置均连接在供热热网中。
所述电厂余热回收装置采用乏汽冷凝换热器、吸收式热泵和抽汽汽水换热器。
所述电厂侧设置有用于为所述海水淡化装置和电厂余热回收装置提供抽气和乏汽的汽轮机。
所述水热联供输送管道采用具有保温层的输水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32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